• <progress id="rrndj"></progress>
    <rp id="rrndj"></rp><rp id="rrndj"></rp>
    <rp id="rrndj"><nav id="rrndj"><input id="rrndj"></input></nav></rp>

    <progress id="rrndj"><i id="rrndj"><sub id="rrndj"></sub></i></progress>
    掃碼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

    我國都市圈發展概述—以南京都市圈為例

    2022-05-26



    我國都市圈發展概述—以南京都市圈為例
    文/王蘭儀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


    Part.1

    都市圈的源起

    2014 年,國務院發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 年)》明確提出:“特大城市要適當疏散經濟功能和其他功能,推進勞動密集型加工業向外轉移,加強與周邊城鎮基礎設施連接和公共服務共享,推進中心城區功能向 1 小時交通圈地區擴散,培育形成通勤高效、一體發展的都市圈。[1]”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建設“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都市圈是新型城鎮化主體形態,是支撐全國經濟增長、經濟轉型升級、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區域競爭新優勢、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重要平臺和重要支撐[2]。


    Part.2

    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區別與聯系


    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區別

    01、空間組織形式不同

    都市圈(或都市區、大城市圈)是指在城市群中出現的以大城市、特大城市以及輻射帶動功能強大的大城市為核心, 以一小時通勤圈為基礎范圍的周邊城市共同參與分工、合作一體化的圈域經濟現象。目前,都市圈已經成為我國承載發展要素、推動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空間載體 [3] 。
    城市群是城市發展到成熟階段的最高空間組織形式,是在特定地域范圍內,以特大城市為核心,與至少三個大城市共同組成的發展單元。城市群依托區域間發達的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網絡所形成的空間組織和緊密關系,實現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體化。

    都市圈以核心城市主導,由城市群周邊的很多小城市組成,中心城市的發達程度決定了都市圈的發展高度。而城市群由多個大城市以及許多區(縣)組成,覆蓋范圍更大,可跨及多省。

    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國家第一梯隊城市群共有 5 個,分別為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長江中游等城市群。國家級都市圈也共有 5 個,分別是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成都都市圈、長株潭都市圈、西安都市圈。

    02、作用不同都市圈主要以實現區域內部各城市之間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城市之間的產業協同與功能互補,區域的一體化發展為目標。而城市群表示的是多個城市在地理位置上的聚集。

    都市圈和城市群的聯系

    一般而言,區域性中心城市按照“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方向演化。根據不同區域的發展需要,有的都市圈會逐步發展成為城市群,而有的都市圈則不會發展成為城市群 [4]。

    Part.3

    我國都市圈現狀

    根據對都市圈城區常住人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公共財政收入、人均公共財政收入、非農從業人員數、非農產業增加值、非農產業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等 7 個指標的判定,可將都市圈分為 4 個不同發展階段,分別為:成熟期都市圈、成長期都市圈、發育期都市圈和萌芽期都市圈 [5]。

    表 1 不同發展階段的都市圈


    截止到 2022 年 4 月 1 日,國家級都市圈增加至 5 個,分別是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成都都市圈、長株潭都市圈、西安都市圈,詳見表 1。目前,國家級都市圈有 3 個處于成長期,有 2 個處于發育期。

    表 2 我國國家級都市圈具體信息圖片

    1F71D


    Part.4

    都市圈的作用—以南京都市圈為例

    隨著我國城鎮化和數字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深入推進,地域上相近、功能上互補的都市圈逐漸成為推進我國新型城鎮化、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增強區域經濟競爭力的主要載體。
    南京都市圈是第一個獲得國家都市圈發展規劃復函的都市圈,其前身是南京經濟區。1986 年 6 月,南京市政府倡議與周邊蘇、皖、贛等 18 個地市共同發起組建南京區域經濟協調會。1989 年,南京經濟區各聯盟地市共同組織、中科院南京分院承擔編制了《南京區域經濟聯合發展規劃》[6] 。2000 年 7 月,江蘇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以省會南京為中心的經濟聯合體“南京都市圈”。2003 年 1 月,《南京都市圈規劃(2002-2020)》獲江蘇省政府批準。
    南京作為長三角地區的重要節點城市之一,與上海、杭州等城市共同助力長三角地區區域經濟發展。通過對上海、杭州、南京三所城市生產總值的數據統計,相比于上海、杭州,南京的經濟發展需注入更大的動力提速,以保持長三角地區區域一體化的發展。根據表 3 數據可以看出,南京都市圈經過20年的發展,2015 年南京人均 GDP 已趕超上海,2021 年南京人均 GDP 已經達到 17.6 萬元,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

    表 3 1995-2021年上海、杭州、南京GDP以及人均GDP統計

    38C26

    另外,南京都市圈自 2003 年江蘇省政府獲批《南京都市圈規劃》以來,都市圈以及都市圈內各城市發展態勢迅猛。都市圈內各城市近 25 年生產總值增長趨勢,見圖 1。


    圖1 1997-2021年南京都市圈內各城市生產總值增長趨勢圖

    根據南京市統計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1 年南京都市圈生產總值達到  46665.68 億元,占全國比重 4.1%,同比 2020 年增長率達到 11.8%。2017 年-2021 年南京都市圈生產總值變化趨勢,見圖 2。

    CCDD

    圖2  2017年-2021年南京都市圈生產總值增長趨勢圖

    南京都市圈內各地區發展均相對較好,都市圈對區域內城市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除淮安外,其他區域內城市的人均生產總值在2021年都高于省內人均生產總值,詳見表 4。

    表 4  2021年南京都市圈9個地級市生產總值和人均生產總值

    4A8A7


    Part.5

    處于成長期的都市圈如何提速發展—以南京都市圈為例

    成長期都市圈應實現資源在區域內更高效的配置。南京都市圈是我國唯一的跨省共建的都市圈,更加注重各類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的高效配置,以及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城市能量流的自由流動。這些重要資源要素的流動反映著地區的發展活力與競爭力。南京都市圈在軌道交通、物流運行、消費市場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績。比如,2021 年都市圈首條跨市域軌道交通線路(寧句城際)正式通車。與此同時,寧馬、寧滁、寧揚三條城際線也相繼開工?!败壍郎系哪暇┒际腥Α敝饾u由點變成線,由線變成網,1 小時都市圈通勤網絡已加快形成。

    成長期都市圈需助力創新要素和產業資源的不斷整合,實現產業創新協同。開展創新活動的基礎是建立創新載體,創新載體通過與合作對象的合作形成創新聯合體,不斷對聚集的創新要素資源進行催化和整合,并導入產業資源,從而提高聯合體的創新能力和產學研對接能力。南京都市圈建立了寧淮智能制造產業園、G312 產業創新走廊等的產業創新基地,作為創新載體為產業創新協調不斷發展提供了支持。并且南京都市圈通過一系列政策,包括龍頭企業的供應鏈對接、區域共同編制產業規劃、布局跨區域科技創新載體等,持續加強都市圈產業鏈和創新鏈的相互促進和融合。

    成長期都市圈要推進一體化信息共享協作平臺的完善。共享協作平臺有助于解決區域間辦事系統繁瑣復雜、事項原則標準不一、數據共享受阻、業務無法協同等問題,提升區域間政務服務規范化、便利化、高效化水平。2021 年,南京都市圈簽訂了政務服務區域協作體協議,包括 61 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清單,真正實現了“跨省通辦”, 實現了實時高效的線上互通,提高了多地政協協同聯動的整體效能。

    成長期都市圈需利用自身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都市圈應準確定位自身資源優勢和基礎,利用都市圈聚集的大量資源和技術創新機構,不斷探索顛覆性的新技術,強鏈、補鏈,形成獨特的區域競爭新優勢。南京擁有良好數字經濟發展的產業基礎和優越的科教資源?!赌暇┦小笆奈濉睌底纸洕l展規劃》中提出,“南京要發揮軟件和信息服務、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產業優勢不斷的深化數字經濟模式的拓展和應用”,“加快把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競爭優勢”。

    成長期都市圈應提高整體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促使都市圈產業數字化快速發展。都市圈應致力于突破區域間對數據資源的使用壁壘,建立完善的數據資源流動機制,為數據資源的流動和使用創造基礎條件,促使數據資源實現區域間共享以及高效流動;同時,都市圈應完成內部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的共同建設,促進跨地區協作與共享,避免出現都市圈內不同區域差距過大的問題;并且,都市圈應不斷發掘數據資源的價值,建立并開發多層次的數字化平臺,促進數據資源的集聚,實現數據資源的價值體現和有效利用;另外,應加快推進都市圈企業的數字化升級與改造,積極推進“上云用數賦智”,注重有主導性企業的產業集群發展,加快數字賦能全產業鏈;最后,利用數據資源加速都市圈各類創新要素的高效流動和協同作用,完善科技創新轉化模式和機制,催生產業創新的生態系統,從而加快推動優勢產業鏈向價值鏈中高端轉型,打造屬于都市圈特色優勢創新集群和“地標產業”。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 年)》,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4/content_2644805.htm

    [2]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9-09/29/content_5434981.htm

    [3] 孫久文,宋準.雙循環背景下都市圈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61(03):179-188

    [4] 曾群華,鄧江樓,張勇,潘芬萍.都市圈、城市群與同城化的概念辨析[J].中國名城,2012(05):4-11.

    [5] 黃艷,安樹偉.中國都市圈:識別、特征與發展態勢[J].中國投資(中英文),2022(Z2):29-36.

    [6] 南京都市圈發展及規劃誕生的前世今生, https://www.yangtse.com/zncontent/1836437.html


       編輯|段文秀

    審核、責編|楊帆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_在线观看中文字幕日韩_中文字幕免费日韩不卡_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 <progress id="rrndj"></progress>
    <rp id="rrndj"></rp><rp id="rrndj"></rp>
    <rp id="rrndj"><nav id="rrndj"><input id="rrndj"></input></nav></rp>

    <progress id="rrndj"><i id="rrndj"><sub id="rrndj"></sub></i></prog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