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8
2021 年,在山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大力支持下,我院繼續進行“中國新型基礎設施競爭力指數”研究,發布了《中國新型基礎設施競爭力指數報告(2021)》,該報告更全面、更科學地描述了我國新型基礎設施競爭力的情況。
2022 年 9 月 27 日,在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大力支持下,《中國新型基礎設施競爭力指數報告(2022)》在“2022數字經濟峰會暨新基建創新發展大會”上隆重發布,這是我院連續第 3 年發布新型基礎設施競爭力指數。報告首次從時間維度對新型基礎設施競爭力指數的三年結果進行了分析,以期為各級政府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重要參考依據,也為從事新基建行業的企業提供必要的信息借鑒。
以下內容為《中國新型基礎設施競爭力指數報告(2022)》的連載之一,歡迎關注。
新型基礎設施競爭力指數介紹
近年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已成為我國發展數字經濟、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2021 年 3 月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將新型基礎設施作為我國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出要“統籌推進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要“圍繞強化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支撐,布局建設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等新型基礎設施”。
我國新型基礎設施相關政策整理如表 1 所示。
自 2020 年以來,我國各省市自治區陸續推出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相關政策,表 2 中列出了部分地方政府出臺的“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表2 2021年-2022年地方政府新基建相關規劃
各省關于新型基礎設施的“十四五”規劃均在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方面提出了要求并進行部署。同時,政策也逐步關注到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技術自主創新、安全保障、數字生態建設等問題。
中國新型基礎設施競爭力指數(2022)的指標評價體系如表 3所示。
表3 中國新型基礎設施競爭力指數(2022)指標體系
相較于 2021 年的指數體系,本次指標評價體系在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方面暫無修改。在三級指標方面,隨著新型基礎設施領域的政策、統計報告、統計數據等不斷出新,課題組對其進行了細化、修改和擴充,力求更全面地反映我國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情況。
本研究選取評價數據時,遵循合理性、科學性和權威性的基本原則。數據的主要來源包括:
● 國家政府職能部門發布的統計數據、報告、通知等,例如工信部、科技部等部委公布的各類政策、通知、公開報告等;
● 各省政府定時公布的年度統計公報、年度數據和官方新聞發布會的數據;
3、計算方法
三級指標數據的無量綱化處理,本指數采用歸一化方法,將數據歸一化至 60-100 區間內,以便于計算和比較。
各級指標的權重采用主觀、客觀賦權法相結合的方法確定。
其中,Zi為一級指標i的合成得分,Yij為組成一級指標i的二級指標對象j的得分,Mj為二級指標對象的權重,n為二級指標個數。
新型基礎設施競爭力指數結果分析
圖 1 是此次整體評價結果。整體來看,31 個省市自治區的整體平均分為 77.27,中位數為 75.44,有 14 個省份高于該平均分。相比于 2021 年指數結果的平均分 76.28 和中位數 76.47,表明各省市自治區的新基建發展不均衡在加大。
圖 1 中的指數得分呈現了較為明顯的階梯分布,以地圖的形式會有更直觀的展示,如圖 2 所示。
圖2 中國新型基礎設施競爭力指數得分階梯分布示意圖
第一階梯為北京市、廣東省、江蘇省、浙江省、上海市和山東省,其中北京市以 90.37 分位列第一。階梯平均分為 88.21 分。
第二階梯為湖北省、四川省、河南省、重慶市、福建省、安徽省、天津市和河北省,這些地區間的得分差距較小,該階梯平均分為 80.65 分。
第三階梯為陜西省、江西省、湖南省、貴州省、山西省、遼寧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該階梯平均分為 75.19分,低于整體平均分,與整體中位數相近。
第四階梯有 10 個地區,分別為甘肅省、黑龍江省、云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吉林省、海南省、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和青海省。這一階梯平均分為 69.47 分。各省在經濟體量上相對較小,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投入和積累相較于其他地區差距較大。
圖 3、圖 4、圖 5 分別為我國各省市自治區的三個一級指標的得分情況。圖 3 為信息基礎設施指數得分圖,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所在的省市自治區,在信息基礎設施領域的得分都相對較高。圖 4 為融合基礎設施指數的得分圖,各省市自治區得分分層的情況不明顯。圖 5 為創新基礎設施指數得分圖,北京市得分最高。
圖3 信息基礎設施指數
圖4 融合基礎設施指數
圖5 創新基礎設施指數
新型基礎設施競爭力指數的區域表現如圖 6 所示。圖 7 是各省市自治區新型基礎設施競爭力指數的一級指標得分同全國平均值差距的示意圖,其中紅色色塊代表該項得分高于相應指標的全國平均值,藍色色塊代表該項得分低于相應指標的全國平均值,色塊越長代表差值越大。
圖6 中國新型基礎設施競爭力指數的區域得分情況
圖7 各地區新型基礎設施競爭力指數得分和一級指標得分同全國平均值的差距對比
圖 6 和圖 7 直觀反映了我國各地區新型基礎設施領域的差距。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的經濟基礎和基建基礎較為雄厚,相比于經濟欠發達地區(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在多個指標上均有較大領先。東部地區除經濟實力較差的海南省外,其余地區均屬于第一、第二階梯。中部地區的湖北省、河南省和安徽省在第二階梯,各項指標得分均高于或接近均值,江西省、湖南省和山西省在第三階梯。西部地區只有四川省和重慶市擠入第二階梯,并且多個一級指標得分高于全國平均值。東北地區只有遼寧省在創新基礎設施一級指標上高于全國平均值。
圖 8 為 2020 年、2021 年和 2022 年的新型基礎設施競爭力指數結果的比較示意圖。
圖8 2020-2022年中國新型基礎設施競爭力指數排名的比較
《中國新型基礎設施競爭力指數白皮書(2020)》發布于 2020 年 3 月,稍早于國家發改委提出新型基礎設施概念和內涵的時間點,因此在指標體系中沒有加入創新基礎設施的評價指標?!吨袊滦突A設施競爭力指數報告(2021)》增加了創新基礎設施評價指標,所以在創新基礎設施領域的成果和積累較多的省市自治區,排名會有一定幅度的上升。
前文圖 1 顯示出,我國新型基礎設施競爭力指數得分呈現了較為明顯的階梯分布,對照前 2 年的排名,可以看到北京市、廣東省、江蘇省、浙江省、上海市和山東省一直處于第一階梯,北京市連續三年保持全國第一,廣東省三年排名持續升高。從 2021 年到 2022 年,前 15 名的省份和后 16 個省份排名變動幾無交叉,有上下分兩層的趨勢。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