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經濟與中美“競合”關系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產業轉型顧問委員會委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
中美關系無疑是當今世界最重要最難預測的雙邊關系之一。如何看未來的中美關系?這不是一篇小短文能回答的,但我覺得我們首先要跳出中美關系,把中美關系放到人類發展的大時局中審視。
互聯網的出現以及全球物流的高速發展,改變了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路徑。人類經濟社會正在步入一個全新的政經體系。生產方式、交換方式、流通方式、利益分配方式、組織方式、生活方式正發生劃時代的變革。這種變革要求改變過去“點狀”的經濟結構和運轉方式,最終形成全球化的“網狀”結構和運轉方式 – 我謂之為網絡經濟,這將改變過去的世界秩序和格局??傊?,人類的政治、經濟、社會正在走入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變局時期。在這個過程中,各種政治勢力、經濟勢力、文化勢力、軍事勢力將重組重塑。當然,這個變化過程將是比較漫長的。從歷史看,這個變化也可能是很劇烈的,因為這涉及到利益和權力的重新分配。特別要強調的是,這個變化將體現在各種組織間和組織中,無論大小,比如國家間,國家內部、產行業間、產行業中、公司間和公司內部各功能組織。每個人每個組織都要做好準備,都需要改革。人類作為整體,各個國家需要有共存的思想。
因此,中美的大博弈還處于起始階段。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并寫入聯合國決議,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將被歷史所證明。網絡經濟要求各經濟組織或個人之間的關系不只是競爭而是更多的合作,各自發揮各自的專長,和而不同,共生共榮,而不是贏者通吃,這正是中華文化的的精髓,也在很大程度上減小貧富的極度分化。中國的發展道路是正確的。顯然,中美兩國政治、經濟制度和社會治理模式不同,能否妥善處理雙邊關系中的意識形態因素,不僅影響中美兩國各自的政治、經濟和外交政策,而且將塑造雙邊關系的發展方向。
習主席講得很好 – “中美過去和現在都有分歧,將來還會有分歧。關鍵是管控好分歧” 。為了讓新舊間的矛盾、博弈和分歧可控, 除了與美國和歐洲各個階層、組織(尤其是國際友人、有識之士) 盡量保持溝通交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更需要讓美國的廣大老百姓了解中國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 (而不是展示中國多么強大)。另一方面,中國需要有一個強大的國防,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需要不斷的夯實和發展實體經濟,并通過一帶一路,建立適應新經濟的經濟體系和國際網絡,尤其是資源網絡,深挖洞,廣積糧,同時盡量和歐洲美國保持密切的經濟關系。打造幾個平臺(比如以昆山為基地),吸引更多的臺灣青年人來祖國大陸工作創業。建立起在惡劣情況下的快速應變和運作體系,準備好迎戰各種困難和挑戰。不管發生什么,全國人民都要團結一致,不能讓外人找到內部突破口。為了能更有效地做到這些,我覺得我們還需要建立一套創新的科學的經濟思想理論,因為:
1. 需要改變舊觀念和思想,讓更多的人認同中國共生共榮的發展觀。傳統的西方經濟學是建立在叢林文化的思想價值觀上的,用的是“點”的研究方法論,已不能指導人類向更高的文明發展。事實上,這套經濟學說已經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解釋現在很多經濟現象。比如,它不能解釋中國過去的經濟為什么能這么大規模的快速發展起來。
2. 中國需要繼續和不斷地深化改革開放。中國很多行業與西方發達國家比還有一定的差距,發展更是參差不齊,尤其是各組織間的內耗特別嚴重。如何改革,需要有創新的理論引導。中國正在推進國家經濟體系、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如何推進,這不僅需要高瞻遠矚的正確的理念,更需要創新的科學的理論原理和方法論做依托。摸石頭過河已經不可行了,甚至是相當危險的。
3. 我們需要新思想和理論來凝聚共識,減少減小分歧、內耗、彎路。
4. 如何更好更有效地通過一帶一路,建立適應新經濟的經濟體系和網絡,共生共榮,也需要一套創新的科學的經濟思想理論指導。
其實,美國也需要改革。美國的政治經濟體制基本上是兩百多年前設計的,現在已開始過時了,在很多方面已經不適應未來經濟的發展, 甚至開始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 兩極分化會越來越嚴重。美國改革的困難程度甚至要超過中國。美國如何改,只有時間才能知道。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產業轉型顧問委員會委員,比利時魯汶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學位?,F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洋商學院教授,兼任(或曾任)北京大學、廈門大學等多所大學EMBA課程客座教授。主要從事平臺經濟、網絡經濟、物流管理、供應鏈戰略與設計、電子商務、生產倉儲管理、系統建模與優化、數理統計分析等多領域的教學科研及咨詢工作,為多家跨國公司與中國多個城市地方政府提供咨詢、培訓與顧問服務,多篇論文在國際一流專業期刊上發表,并初步創新了一套《時間-空間與網絡經濟學》理論,系統性揭示了經濟和社會各個要素之間內在本質的時空關系以及在互聯網技術環境下科學的組織結構和運作優化原理。
注:文章部分觀點發表于中宏網,詳細內容可以點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