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gress id="rrndj"></progress>
    <rp id="rrndj"></rp><rp id="rrndj"></rp>
    <rp id="rrndj"><nav id="rrndj"><input id="rrndj"></input></nav></rp>

    <progress id="rrndj"><i id="rrndj"><sub id="rrndj"></sub></i></progress>
    掃碼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

    魏杰:國家“雙循環”重大戰略調整背后的5個核心邏輯|產業轉型顧問委員聲音

    2020-11-06

     導 讀    

    10 月 30 日,第八屆華夏基石十月管理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主題《再造組織新能力——新能力系統重構與數智化轉型》,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產業轉型顧問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工程樊代明院士,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產業轉型顧問委員會委員、著名經濟學家魏杰教授,著名管理學者彭劍鋒教授,吳春波教授,黃衛偉教授,施煒博士,以及知名企業家王文京先生出席了論壇并做了主題演講,論壇當天 800 位中國企業家群英薈萃共襄思想盛宴。

    本文根據 10 月 30 日第八屆華夏基石十月管理高峰論壇魏杰教授《國內與國際雙循環——以國家內循環為主的戰略要求》主題演講整理(未經本人審核)。



    很高興這次來和大家做一個分享。在座各位最近關注和討論最多的話題,應該是關于“十四五”規劃。這個話題里面,討論最多的,而且還有一點爭議的,是我們最新提出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在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正式提出來,在國內國際循環里面,我們以國內循環為主。我們繼續強調國內國際的結合,但是以國內循環為主。這是根據目前的整個國際形勢做出的一個研判。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內涵是什么?意味著什么?大家真地爭論得比較多,我理解新發展格局有 5 個核心的內容。

    01

    未來會繼續開放,但是開放的最終目的是

    圍繞滿足國內市場需求

    我們明確提出來,會繼續強調擴大出口,強調對外投資,但不再是為了開放而開放,擴大對外出口、對外投資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滿足國內市場需求。

    大家知道,目前國內市場需求,靠我們自己的供給能力難以滿足。比如,關鍵性原材料,我們自己搞不出來,50% 多是靠進口的;石油、天然氣能源的 70% 多,我們是靠進口的;信息產業也很難,所謂關鍵零部件,像芯片, 90% 都是靠進口。所以我們要對外投資,要擴大出口,要在國際上賺外匯,去買別人的東西來滿足國內市場需求。

    我們不會像過去那樣盲目地擴大出口,盲目地對外投資,結果做了那么多外匯,拿了 1 萬多億美金買了美國的國債。而且,圍繞賺的那么多外匯,我們也犧牲掉了國民的環境和資源。接下來,我們不用再這樣做了,我們對外開放、投資的最終目的是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夠了就行了,所以我們將追求國際收支平衡,不再盲目去賺外匯。這一點很重要。過去我們似乎目標不太明確,現在之所以要開放,是因為把滿足國內市場需求作為我們的目標,賺外匯的最終目的,是通過世界產業鏈來解決自身的供給需求。

    這個調整是一個重大調整。

    02

    開發和提升國內市場,是我們未來的重點

    要把開放和提升國內市場,作為整個經濟工作的一個核心內容。怎么來開發、提升國內市場?

    國內市場包括兩個,一個是投資市場,一個是消費市場。投資最終是為了消費,所以國內市場的最終市場是消費市場,未來我們要開發和提升國內市場的重點是最終市場,也就是消費市場。在最近的討論中,我們將它分為 5 大組成部分。

    (一)吃穿用

     “吃穿用”是以人口為基礎,我們 14 億人口的最終市場有龐大的需求,尤其明年正式進入小康社會以后,吃穿用要發生重大的檔次變化。所以我們提出來: 吃出健康,穿出時尚,進一步提高“用”的智能化和現代化。
    要吃出健康,背后是多少產業和運作才能支持;穿出時尚,又涉及到多少產業;用的智能化、現代化,同樣會帶動一系列產業?!坝谩?,核心就是我們講的“三家”:家電、家具、家居?!叭摇爆F在在中國的開發和提升空間仍然很大。
    我看到一位學者的文章,說中國 10 億人沒用過馬桶。我對這個數字開始有懷疑,后來發現這個數據可能是真的。因為最近我到一個省會城市的高鐵站,專門看廁所,發現商務座休息室的廁所里沒有馬桶,我很震驚,就問服務員,殘疾人咋辦?答的是,回家上不就完了。我來坐高鐵怎么回家上廁所?又到一個很著名的北方城市,結果那兒很大的報告廳,廁所里還是沒有馬桶。如果 10 億人沒用過馬桶,那這方面“用”的檔次很低,社會的衛生設備還有很大的空間。比如空調,大家可能會有供大于求以致出現過剩的概念,但我們調研國內市場,發現空調行業兩大家,美的、格力,還有排在其后的好幾家小企業,都能生存,那就說明有市場空間。調研總監說,魏老師你知道嗎?現在養豬都安中央空調,豬的生活也跟人一樣要質量。
    “吃穿用”的最終市場,實際上中國有龐大的市場需求,要做的是進一步開發和建設。

    (二)住與行

    住房與出行,最先就是一個龐大的市場需求。我們強調所謂住房不炒,這是一個原則。但是對消費者來講,房地產仍然有很大的空間。因為進入小康之后,人們“住”不再是簡單的居住問題,還要繼續提高檔次,要走向享受型、舒適型,仍然有重大的市場需求。這次新冠病毒襲來,人們認識到,住房是影響人生活品質的重要因素。房子好的人,宅在家里很幸福。房子差的人很難受,一家人擠在一起,放屁打呼嚕都能聽見。所以新冠病毒一過,大家爭著買好房子,為什么?因為要進入享受型與舒服型的檔次。
    行,現在小汽車、高鐵、飛機,非常便捷。那是不是就沒有提升空間了?有文章說,中國 10 億人民沒坐過飛機,這個數據真實性不知道,但可以說明“行”這方面的需求將越來越大。小型的飛機,我們要自己制造,背后需要多少財力?而且小汽車、高鐵、飛機需要擴大基礎設施來支撐,我估計中國人都要坐飛機的話,機場的建設比現在翻幾倍都不夠?!白∨c行”這部分最終市場一定是很龐大的,未來有非常龐大的市場需求。

    (三)教育與健康

    教育與健康是人們進入小康社會之后在持續上升的重要需求。教育的市場需求非常巨大,不僅包括義務教育、非義務教育,還有繼續教育,現在最新提出的是終身教育。?? ??一個美國學者告訴我,美國教育很發達,但沒法產業化,你們中國的教育只要上手做就可以產業化發展了。我們輔導小學生做作業的 APP,一出來就有幾億人次流量。這是因為巨大的市場需求的影響。
    健康更是如此,涉及的生物醫藥、養老,背后有巨大的需求。據學者的一篇文章所講,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需要 500 萬的護理人員來滿足這種需求,在這方面,我們需要去開發和提升教育與健康這個最終市場。

    (四)文化與環境

    文化與環境是人進入小康以后在上升的心理領域的重要需求。沒有進入小康社會,我們開展的是各類文化活動,小康社會到來了,我們發展的是文化經濟。任何國家進入小康以后,文化才能上升至經濟形態,因為人富有之后,他的物質享受的支出在減少,更多需要的是精神享受方面的價值,所以文化經濟才成為重要的經濟平臺?,F在把文化經濟和金融經濟、實體經濟相提并論,原因就在于它是一個龐大的需求。
    通過最近的研究,我們發現文化經濟包括 5 個組成部分。
    第一,影視、音樂、戲劇。
    第二,收藏、非遺博物館。
    第三,旅游、休閑、娛樂。
    第四,文化、出版、體育。大家注意,我們為什么把體育放在文化里面?因為體育并不是簡單地與健康有關,在某種意義上,體育滿足著人的精神需要。報紙上刊載過一篇文章,寫一個省會城市辦一場馬拉松,凈利潤達 400 萬。我很奇怪,怎么這么高?后來發現,參加馬拉松的人,大多數不是為了鍛煉身體,而是在顯擺。大家購置了非常好的行頭,很貴的,視頻錄不停,要展示一下自己。這不僅是鍛煉身體,更是一種精神愉悅。
    第五,傳媒、廣告、創意。文化經濟的這 5 個組成部分,都將以經濟形態產生,而且在未來呈現上升的趨勢。
    同時,人們對空氣、對水、對大江大河,甚至小到小區的環境,都有新的要求。像廢水廢氣、固體垃圾處理,大江大河的生態修復,小區的建設等,需求越來越上升。未來可能有一個很重要的投資方向是環境投資。環境經濟將應運而生,和實體經濟一樣,成為一個新經濟形態,而不是簡單的環境保護。

    (五)人際交往與防風險

    人際交往和防風險是人進入小康之后的重要需求。富有之后你就知道更加注重人際交往。滿足交往的那些 APP,市場都很巨大,我認為它是在滿足大家八卦的重要需要。為什么人需要這種交流?投資的人甚至不需要知道原因,只要知道,凡是與人交往相關的這些需求產業都有巨大的發展前景。
    另外,防風險必不可少。尤其是這次新冠疫情之后,人更加關注和思考自己的風險。今年的新冠疫情改變了很多東西,包括精神理論都出來了。過去經濟學認為人類行為有兩個,一是消費,二是投資??磥磉@不完全,實際上有三種,消費、投資之外,三是流水。財富不能只用于項目的投資,還有一部分放在那兒隨時準備防風險。疫情來了,錢多的人,宅在家里不著急,沒什么可怕的,慢慢來;沒有錢的話,就急著趕快上班,因為沒有錢用了,可能個人就會破產。那為什么要把錢全部用于銷售和投資?防風險的需求將越來越強化。
    我估計未來的保險業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保險的核心不是投資,不是理財,是防風險。
    這 5 大類的市場,完全能吸納中國的供給能力。所以,開發和提升國內市場,將作為新發展格局最重要的任務。建議大家要關注這個概念。既然我們重點轉向了國內市場,國內市場的構成和未來的空間在哪里,就需要企業家的思考和研究。

    03

    盡快補中國經濟的短板

    如果我們不盡快補中國經濟短板的話,可能未來的發展會受到嚴重影響。過去我們靠世界產業鏈來獲得所需要的東西,這次新冠疫情之后,中美關系惡化,美國打破世界產業鏈,這一下我們的短板充分地顯現出來,我們才清楚地看到了。有 5 條短板很明顯。
    (一)高端發動機技術不行

    發動機帶上高端兩字,大到航空發動機,小到呼吸機發動機,我們都做得不好。這次新冠疫情,中國是生產呼吸機最多的國家,但最后沒賺多少錢,因為關鍵零部件我們搞不出來,得買別人的。生產量那么多,我們盈利并不高,因為高端發動機的技術我們沒掌握。這是個重大問題。

    (二)材料不行

    好多材料我們搞不出來,關鍵性材料的 50% 都是靠進口,大到飛機輪胎、軸承鋼,小到手機觸摸屏,我們都拿不出來。我們現在造大飛機的重要零部件,比如起落架,在飛機里面占的比重很高,但是起落架的平臺、起落架的軸承鋼,我們都搞不出來。現在成了一大短板。

    最近日本韓國干了一場,以日本勝利而告終,為什么?日本這 20 多年來很注意一個產業的發展——精細化工。精細化工屬于材料領域,許多產品是半導體產業原材料。韓國半島半導體企業很發達,但材料來自于日本人,日韓一對抗,韓國就材料不齊了,產業就瀕死了。

    所以我們不能隨便亂關化工企業。化工屬于材料領域,初始的化工企業主要需解決廢氣排放問題,精細化工主要需解決廢水排放問題,這兩個問題解決了,化工企業就能正常生產和發展。有一個地方政府給我們匯報,說地方上多少化工企業都關掉了,我說別都關了,解決污染問題是核心,你都關了我們的材料怎么發展?

    (三)數控機床不行

    大家知道,現在零部件精細到靠人力已經生產不出來了,要靠數控機床生產,靠數字化來生產。這次我們受攻擊,才發現數控機床技術到不了國際水平,導致我們制造質量不行。

    (四)藥物原料不行

    我們生物醫藥企業,好多藥物原料生產不出來。比如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原料,我們做不出來,所以常見病的藥物缺原料,生產不出來藥品,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

    (五)信息的硬件不行

    集成電路、半導體、芯片,這些我們做不好,所以信息硬件的 90% 都靠進口。華為被美國制裁,搞得我們就很難受。有人問我,美國為什么以國家力量來打擊華為?原因很簡單,5G 不是簡單的通信技術,而是人類下一次科技革命的起點。下一輪的科技核心是人工智能,5G 是人工智能的核心組成部分,誰掌握了他,誰就能在未來的新的科技革命中占有優勢。

    那么華為既然都能做引領性的 5G 技術了,為什么美國國家力量打擊華為能打擊成呢?因為支持 5G 的集成電路、半導體、芯片是卡脖子的技術,一卡我們就很難受??倳涀罱鼜娬{,對于技術,要知道從哪來到哪去才行。

    中美關系惡化之后,我們五大短板暴露無遺,怎么辦呢?要盡快補短板,所以我們把經濟重點轉向國內,核心是要盡快補短板,這對中國下一步邁向現代化將有很大助力。

    現在學術研究的很重要的一個任務是補短板,怎么補呢?要靠技術創新。所以推動科學技術創新是“十四五”的靈魂核心,是“十四五”時期最重要的任務。如何來推動?有三件事我們討論組達成了共識。

    第一,增加資金投入。科技創新是資金密集型的活動,沒有錢怎么搞創新?所以要加大資金投入。我估計“十四五”規劃公布的時候,有些指標就淡化了,增長速度估計不用公布了,但有些指標必須公布,其中有一條是硬指標,科技創新投資在 GDP 所占據的比例要公布。資金的投向也是一個重大影響因素。

    第二,構造物質基礎。技術創新不是用嘴吹出來的,要有龐大的物質基礎。我們講的大科學裝置,現代化的實驗室,科創中心,這些都屬于物質基礎,沒有物質基礎怎么搞技術創新?所以我們最近公布了中國要構造四大都市圈:大灣區都市圈、長三角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成渝都市圈。除了成渝沒有正式公布之外,其他三個方案都公布了,方案中的核心內容,包括科學技術創新。像大灣區要構造華南世界一流的科技創新中心,浙江在搞浙江實驗室體系,阿里巴巴西湖大學、浙大在構造一個龐大的物質基礎體系。沒有這些物質基礎,沒法推動基礎建設。這就是我們提的新基建,其核心是科學技術創新的基礎設施建設,是構造所謂技術產品的基礎設施。

    第三,調動人的積極性。要調動科學精英、技術精英的積極性才行,調動的核心內容是讓他們要富起來。如果他們都是窮人的話,誰愿意獻身科技創新?怎么讓他們富有起來?修改知識產權制度。過去知識產權都是國家的,與個人沒有關系,現在與個人有關系,所有的參與者和實際控制人要享受知識產權的經濟收益,最終造就一批技術富翁。

    去年我就講,中國造富運動經歷過三次。一是體制造富。小平同志 1992 年講話后,一大撥知識分子從體制內到體制外了,享受了體制給予的財富機會。第二是產業造富,房地產產業和信息產業,造就一大批富翁?,F在進入第三次造富運動——技術造福。未來我們公布中國富翁的時候,有一個重要的比例——科技類富翁的比例會上升,技術實際控制人占的比例將越來越高。過去窮的原因不是他們不能干,一旦他們作為創造者擁有知識產權,有經濟收益,他們就會富裕起來。

    我覺得中國新經濟形態產生了,所以不能光講金融經濟、實體經濟,還要加一個科技經濟。這么多科學技術創新要以經濟方式運作的,科技經濟將像文化經濟一樣,成為重要經濟生態。

    04

    盡快推進中國的高質量發展

    盡快推動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的一個指導性的方向。怎么做到高質量發展呢?關鍵是兩項改革。

    第一項,經濟體制改革。

    要繼續推進經濟體制改革,釋放發展動力。經濟體制改革有三個重點。

    第一,混合經濟。中國不會走西方那種完全的私有經濟,也不會走傳統那種單純的國有經濟,而是混合經濟。各種經濟成本在中國都能獲得發展的空間,各種成本都能釋放自己的優勢發展。所以民營經濟不要太緊張,民營經濟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稅收增長、就業的貢獻巨大,我們不可能歧視和打擊民間經濟,而是進一步推動發展的問題。

    第二,市場經濟。中國會繼續推動和完善市場經濟,“十四五”時期,要素市場的建設是重點,整個要素要通過市場來配置,要繼續深化市場經濟。

    第三,法治經濟。法治經濟是我們未來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今年兩會,人大通過了《民法典》,明年1月之后就要實施了?!睹穹ǖ洹返暮诵氖潜Wo人權和產權的。我們要形成一套憲法、刑法、民法的完整體系。最近我們在推動政法委體系的改革,要清除害群之馬,為法治經濟掃平道路。通過混合經濟、市場經濟、法治經濟相結合的經濟體制改革,來釋放經濟增長活力,讓中國經濟走向高質量發展。

    目前因為經濟體制改革沒有到位,導致我們的增長僅僅是規模擴張而已,還不是高質量的增長。要真正走向高質量增長,就必須抓住這三個重點,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第二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這是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什么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呢?改革我們的供給體系,使其更加適合于我們的市場需求,那就要調整供給結構、供應結構。怎么調整供應結構?“十四五”期間,希望企業界資本能夠大量投向三個重要的產業,以提升我們的供給結構。

    第一,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新興產業是未來中國供給結構里面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加大對戰略新興產業投資,有 8 個要點: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生物工程、信息技術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高端裝備制造。科創板基本在這 8 個要點之內,向這類企業加速推動。

    最近調研這些要點的相關企業,其中有一個對我啟發很大,就是人工智能。未來,人工智能是科技革命的核心,人類社會的生產活動、銷售活動,逐漸將人工智能化,所以它是重要的投資方向。人工智能分兩部分,一部分叫智慧人工智能。就是人腦要做的它幫你做,你不用動腦子。代替人腦的這種活動就叫智慧人工智能,往往一個 APP 就解決好多問題了。比如,中國好醫生,打開電腦鍵盤一敲,輸入癥狀,它開一副藥給你就好了。中國的智慧人工智能發展非???,因為智慧人工智能背后是數字經濟、速算和大規模的市場數據。每一天,同樣的手術全國就幾千臺,所有數據都能整理出來。我們是速算和數據方面的一個優秀國家,所以智慧人工智能發展非???。

    當然,這也帶來別的問題了,金融業就受到很大的影響。人工智能進入金融領域,大家注意到帶來了兩個變化:一是不太依賴物業,物業開始退出,我購買、出賣自己不動產,不需要物業,一個 APP 就把好多網點的信息都抓取到了。第二,減少對人力資源的依賴。一個 APP 出來,就有人失業了,所以金融企業開始裁員了。金融經濟可能會是“十四五”時期受人工智能影響最大的一個產業。

    另外一部分人工智能,叫行為人工智能。它代替人的行為,人不用自己做動作,它就做好了。這方面我們進展比較慢,原因就是傳感技術不行,背后的原因是材料不行。傳感器要用好多軸承鋼,我們材料技術達不到這個水平。

    所以大家要投資的話,要注意思考清楚,你要投資哪部分人工智能。行為人工智能這方面,我們實際是滯后于日本的;智慧人工智能目前我們發展的比較快。投資于這個方向的話,要認真研究,向哪投很重要,供給側結構改革只能劃一個大致的方向,個案要自己去研究才行。

    第二,現代制造業。這是標志中國供給結構水平的很重要的一個產業。我們希望更多的資本投向現代制造業,包括 6 個要點:大飛機、高鐵、數控機床、核電裝備、特高壓輸變電裝備、現代船舶和海洋裝備制造等等。這些都是我們要進一步大力發展,在供給結構里面起到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產業。

    最近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有個民營企業問我,這 6 個要點是不是與我們沒有關系了?其實和民營企業都有關系。為什么?現代制造的核心是分工協作,分工協作是和諧之道。像大飛機,600 萬個零部件,零部件是組裝起來的,誰產品能成我就買誰的,誰的好我就買誰的。既然是分工協作,你還不能生產幾個零件,進入這個分工協作體系嗎?有時一個小小的零部件,就把你引進了大的合作里面。現代制造業未來的產品,是眾多的企業合作的結果。我們最近考察企業的時候,不是看你生產什么,而是看你生產能力。山東有一家企業給我們核電裝備提供原部件配套的。中鐵實際上除了底盤技術不轉讓,別的零部件都可以轉讓。所以建立分工協作體系,與大家都有關系。

    第三,服務業。希望更多的資本進入服務業。中國未來的發展中,就業是個大問題。過去幾年,就業靠增長速度來解決,增長速度增加一個點,可以提供 1000 萬就業機會?,F在不可能了,我們的增長從破 8 破 7 破 6 到未知數,增長速度在往下走,因為我們的盤子越來越大,盤子越大,收入越高,到 2035 年我們經濟總量的漲幅超過美國的時候,每年能增長三個點就不錯,因為盤子很大的。那么就業靠什么?得靠發展服務業,所以服務業成為重要的一個經濟形態。我認為“服務經濟”的概念可以提出來。

    “十四五”以后,我估計有 4 個新的經濟領域產生:文化經濟、科技經濟、服務經濟、環境經濟,不能光講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這些產業將快速發展,最近,一般性服務業的需求都增大了。比如房地產方面,大家買房子差不多是 1997 年以后大面積開始,這些房子現在多少都出現一些問題了,水管的問題,墻面的問題,各種小的問題誰幫你解決?有人做了一個重要的 APP 平臺,你一點擊,馬上就來人給你看,然后說清多少錢,要做什么。這個平臺是一大群農民工在支撐,而且有非常高的技術能力,水管、墻皮這種他們能解決,材料的價格等問題也可以協作商量,提供很好的定制化服務。后來我問,你們工人能賺多少錢?說是一年 20 多萬,收入還可以。所以你研究一下,就這個簡單的服務,會形成服務經濟,形成一種越來越重要的經濟形態。所以我希望更多的資本投向服務經濟,投向服務業產業。

    總體來講,這次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際上就是指結構調整,讓我們的結構的檔次更高一點。現在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增長貢獻甚至是下降的,未來的中國經濟是六大形態:金融經濟、實體經濟、文化經濟、服務經濟、科技經濟、環境經濟。技術經濟、文化經濟、服務經濟、環境經濟的貢獻將不斷提升,提升的過程就是所謂供給側結構性調整。

    05

    進行更高層次的開放,核心是互利共贏

    我們的開放將不是一般的開放,是更高層次的開放。什么叫更高層次開放?核心是互利共贏。互利共贏是我們新格局的一個核心內容。國際形勢變了,我們的開放,不能光講自己獲得什么利益,也要考慮對方獲得什么利益。美國不斷地拉小兄弟和我們脫鉤。那么,你的開放,如果不能給對方提供利益的話,誰還和你一起玩?所以我們強調互利共贏,只要中國給對方帶來利益,他就不能脫鉤。

    怎么樣實現互利共贏?要發揮我們的優勢,才能既給別人帶來利益,也給我們帶來利益,才能實現互利共贏。我們有 4 大優勢。

    (一)制造優勢

    中國是制造大國,只要中國能生產出別人所需要的,既便宜、質量又好的產品,誰也不能和中國脫鉤。?? ??最近有的國家喊得最兇,印度就喊得很來勁。10 月中旬我去西藏,在日喀則碰到印度的采購商,我問他,你們怎么老喊脫鉤?他告訴我,雷聲大雨點小,又給我舉個例子,一脫鉤我們羽毛球比賽都得停,沒有羽毛球和拍子了,那都是從中國進口的。所以中國一定要發揮制造優勢,我制造業的優勢給你帶來利益了,你怎么脫鉤?他不可能和中國脫鉤。
    所以這個優勢一定要保證,大家注意,我們國家未來再發展,都不能失去制造優勢。美國的教訓我們要牢記。美國為什么出問題?美國在成為世界金融中心和科技中心的同時,制造悄悄地離開了美國,給美國帶來三大問題。
    第一,階層分化越來越厲害。美國中產階級里面,絕大部分是原來有制造優勢的,制造一走之后,他們的收入大幅度減少。高科技企業的極少數人,他們的收入在不斷的增長,大部分中產階級有制造優勢,但收入減少,就業困難,所以才出現占領華爾街運動。
    第二,年年貿易逆差。制造一旦離開,美國必須進口才能維持生活,貿易逆差成了常態。2019 年和我們貿易逆差 5000 多億美金,它沒有制造,都得買進口,當然就會貿易逆差。
    第三,財政赤字。制造業走了以后,中產階級收入減少、就業困難,作為高收入國家,怎么維系他們的生存?政府就年年借債,年年財政赤字。
    美國的教訓三句話就能概括了:階層對立,貿易逆差,財政赤字。中國作為大國不能放棄制造,我們一定要融入老百姓,要繼續發揮制造優勢。優勢發揮出來,才能保證我們未來在這一方面給別人帶來利益。

    (二)市場優勢

    我們 14 億人口,有 4 億多中產階級,如果按照設想,未來能達到 8 億中產階級的話,將是一個非常龐大的世界市場。那么如果開放市場,讓別人的產品和服務在中國才能形成盈利的話,你怎么和我脫鉤?
    所以中國要發揮市場優勢,繼續開展實施產品市場、服務市場同時、同步開放。在市場全部開放的條件下,你的產品服務在中國才能實現盈利。我看有的國家最近反華的勁很大,像澳大利亞。如果我們不購買他的煤,他就急了。那 2000 多萬人口就是靠賣資源來生存的,一旦中國是最大買家,不買了他就完了。我們市場很厲害,繼續開放市場,千萬不要保守,只要你開放市場,利益就連在了一起。德國最近一段時間較友好,因為我們是德國第一大貿易伙伴,背后都是利益,不是意識形態決定一切,而是利益決定一切。中國必須發揮好自己的優勢。

    (三)服務貿易優勢

    中國是服務貿易需求最大的國家,世界排名第一。有三筆服務貿易費用我們是世界第一。
    第一,留學生費用。 這是最大的一筆。中國人非常愿意教育投資,有點錢,就想送孩子出去看一看,學些東西回來。過去北上廣深的孩子出國,現在縣城的也出國。最近開放了 2021 年托福考試的時間和地點,沒想到開放了三個小時就報滿了,報名的大部分是中國人。我問他們,中美關系這么緊張,你們還報名?90 后、00 后對此無所謂,說我們去改造美國。這個費用極高,你怎么脫鉤?
    據統計,留學生人均花費 165 萬元在海外學習。一個人學費一年按 5 萬美金來算,三年的話,那些國家會有很大的利潤。特朗普出政策收拾我們留學生,我估計很快他就會變。美國許多大學靠我們留學生支持的,中國人在美國是美國最大的一個主體,結果美國一折騰,英國放開了吸引中國留學生的各種信號。10 月 1 號那天我看一個資料,英國今年吸納中國大學生的數量與 2015 年相比翻了一番,所以跟我們討論盡快開通車和航班,讓學生來上課。他們很著急,因為這是一筆龐大的費用。美國人有時候講得很對,美國教育很發達,但沒法產業化,只有中國介入才能產業化,原因是我們是提供最大的留學生費用的國家。
    第二,出國游費用, 中國是世界第一。中國人很開放,有點錢就要出去看。美國比較保守,3 億多人只有 1 億多人有護照,他們喜歡在加拿大、墨西哥兩個鄰居那里轉圈,而中國人,有點錢就出去了,滿世界去看。上次我去非洲國家,正在登飛機,有人喊魏老師好,嚇我一跳,這里居然還有我們的人!澳大利亞反華很厲害,但它的增長里面有 0.8 個點是留學生和中國出國游貢獻的。中國貢獻最大的是亞洲三個國家——日本、泰國、韓國。他們旅游收入 50% 多靠中國的,我們一不去他就麻煩了。最近日本朋友給我打電話,說魏老師,你們經常來日本的時候沒有覺得你有必要性,你們一不來,才發現很有必要性。我們這兒的小鹿,以前都是中國游客喂,愛吃的小餅干給擺一車,吃飽就不吃了?,F在中國人不來,小鹿滿大街找吃的。他問我,你們春節能不能放開?我沒吭聲,我肯定我們不會放松的。出國游方面,我們給全世界都做出了貢獻。 
    第三,知識產權購買費用, 我們是世界第一的,每年 40 多億美金。特朗普到處說我們偷他們東西,實際上現在的世界上,我們中國是買知識產權的服務費用最高的國家。你哪個國家技術搞得好,但是不賣給我們就沒有意義,只有賣給我們才能盈利,才有意義。這么龐大的服務貿易需求,他怎么和中國脫鉤?我們的發展給你帶來利益了,對輸送的利益就沒法脫鉤。美國再煽動脫鉤也沒有用,影響不到其他國家的判斷。最近美國國務卿跑到斯里蘭卡煽動關系,斯里蘭卡的外長就給他碰了個軟釘子。只要有利益,都是朋友。所以中國要繼續釋放服務貿易系統的優勢。

    (四)歷史和地理的優勢。

    中國在歷史地理上有許多優勢的。一個簡單例子,我們古代有個歷史故事叫古絲綢之路,這個故事演變成現在的“一帶一路”?!耙粠б宦贰卑ㄊ澜缛笾迌纱笱?。這次中美關系惡化之后,尤其打貿易戰之后,“一帶一路”幫我們大忙了,兩大市場主體:歐盟和東盟,都在用“一帶一路”幫我們大忙。沒有跟美國打貿易戰之前,我們貿易伙伴排名,第一美國,第二歐盟,第三東盟。一打貿易戰,貿易伙伴排名第一歐盟,第二東盟,第三美國。疫情爆發歐洲沒控制好,排名又變了,第一東盟,第二歐盟,第三美國。我們第三季度出口非常好,目的地基本是在東盟和歐盟市場。最近印度的紡織品訂單也大量流入中國。所以大家不要小看“一帶一路”,我們提前 5 年提出來是有意義的,我們要繼續釋放這種優勢。
    有位先生寫文章老是說中國古代沒有絲綢之路,我覺得很是奇怪。你說你的看法,有沒有也無所謂,我們是干具體事的。中國一定要發揮好歷史和地理優勢,這樣給我們帶來利益,也給別人帶來利益。
    我們強調以國內生活為主,不是不開放,是更高層次開放,在我們自己獲得利益的同時,給別人帶來利益,實現互利共贏。這 4 大優勢我們要充分釋放,繼續保證中國的發展,力爭 2035 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總體來講,“新發展格局”的提法前后有變化,一開始叫國內、國際經濟循環相結合,以國內為主,現在把“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又調整這句話前面來了,也就更加注意內部問題的可能性。提法的審慎,說明這個戰略調整將是巨大的。調整背景是國內、國際情況的重大變化,所以中國也必須隨時變化。
    以上是我對“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理解。這 5 大要點,標志著中國“十四五”時期要做重大戰略調整,分享出來供你們參考,或許對企業的戰略調整有一些意義。
    謝謝大家。



    魏 杰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產業轉型顧問委員會委員、“文革”后恢復高考的首屆大學本科,于1982年和1987年先后獲得經濟學碩士、博士學位。1988年破格提為副教授、1991年破格提為教授、1992年為博導。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教授、博導、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經濟系主任,原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研究所所長,原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企業戰略與政策系主任、教授、博導、原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現為清華大學創新創業與戰略系教授、博導、清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鴻海講席教授。論文與著述頗豐,曾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及全國圖書一等獎等全國性大獎。曾任多家企業及政府機構的顧問,多家學術刊物的顧問或編委,中國國有資產管理研究會、中國體改研究會、中國市場經濟研究會、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等學術團體的常務理事或副會長。1992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特殊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有國務院特殊津貼。



    文章來源|華夏基石e洞察

    (公眾號ID:chnstonewx)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_在线观看中文字幕日韩_中文字幕免费日韩不卡_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 <progress id="rrndj"></progress>
    <rp id="rrndj"></rp><rp id="rrndj"></rp>
    <rp id="rrndj"><nav id="rrndj"><input id="rrndj"></input></nav></rp>

    <progress id="rrndj"><i id="rrndj"><sub id="rrndj"></sub></i></prog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