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前,中國生活垃圾管理正在從混合收集與處理向分類收集與處理過渡。與 20 年前試點推行生活垃圾分類不同的是,近年來中國生活垃圾處理系統能力不斷提升、結構持續優化,可以為推行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提供基本的硬件保障。中國生活垃圾分類采取“四分類”方式,即將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符合中國國情。強化可回收物分類的規范管理,逐步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可以提高生活垃圾資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續性。源頭分出約 20-30% 的廚余垃圾且其發酵產物實現土地利用,可以進一步提高處理系統綜合環境績效。其他垃圾應該有較強容錯性,采用焚燒發電處理是經濟、社會、環境效益最佳的選擇。
生活垃圾,源頭分類,回收,生物處理,焚燒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產業學者、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固體廢物控制與資源化教研所所長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穩步發展,生活垃圾的管理能力逐步提升,尤其是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取得了重大進展。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 2019 年統計年鑒(如圖1(a)所示),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已達 2.28 億噸/年,其中 2.26 億噸得到無害化處理,無害化處理率達 99.0%,相較于 2003 年的 50.8% 和 2010 年的 77.9% 有大幅提升。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方式正在從以填埋為主向焚燒為主轉變。如圖1(b)所示,2003 年時焚燒處理占無害化處理總量的 4.9%,2010 年時也僅占 18.8%,而目前(2018年)焚燒占比已達 45.1%,填埋降至 51.9%。按照規劃,2020 年底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中焚燒占比將超過 50%,東部沿海城市將超過 60%。近年來中國生活垃圾處理系統能力不斷提升、結構持續優化,為推行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提供基本的硬件保障。2017 年 46 個試點城市率先開展垃圾分類工作,2019 年將推廣到 300 余個中型城市,未來十年中將逐步實現城鄉全覆蓋。
圖1(b)所示的垃圾處理技術構成并不包含回收過程,但這并不意味著垃圾回收利用在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中無足輕重。相反,目前以非正規私營回收業者(包括拾荒者、清潔工和個體回收商等)為主體的垃圾回收過程是我國生活垃圾減量化的重要環節。根據全國初步調查結果,若將可回收物部分納入城市生活垃圾統計數據,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回收率高達 27.8%??苫厥瘴镂茨芡耆{入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系統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組分具有“兩高”典型特點——廚余垃圾的占比高(60%)、垃圾含水率高(60%),實際上類似于歐盟的其他垃圾組分特點。一個現代化、精細化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系統應當建立在全面完整的垃圾數量與質量數據統計基礎上,而非片面的、局部的統計結果。
生活垃圾分類系統是從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到分類處理的動態改進鏈條,分類標準應當與生活垃圾組分、處理系統能力與結構相匹配。總體上,我國生活垃圾采用“四分法”是合適的,即從源頭將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據此對整體生活垃圾分類系統的結構設計如圖 2 所示。
家庭源有害垃圾包括過期藥品、水銀溫度計、充電電池等,含有高濃度毒性物質,必須從源頭分類送往指定的有害垃圾處理設施,以降低其在后續處理過程中的環境風險。
可回收物包括以紙張紙殼、塑料瓶、易拉罐等為代表的高值可回收物和以玻璃、紡織品、部分塑料制品等為代表的低值可回收物。高值可回收物主要依靠非正規回收業者(拾荒者、清潔工和個體回收商)收集,但其以“廢品交易”為核心的回收方式不符合“污染者付費原則”,存在較高的環境風險與職業暴露風險,是不可持續的。與此同時,由于生活成本持續上升而廢品回收價格卻日益走低,導致這一回收系統從業人員數量不斷減少。而對于低值可回收物而言,在缺乏政府補貼的情況下,非正規回收系統難以獲利,因而此類垃圾基本不會被納入回收鏈條。為了更好地規范管理回收全過程,生活垃圾管理必須要實現“兩網融合”,并且充分運用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以提高回收行業的的效率與可持續性。
廚余垃圾是我國生活垃圾的主要組分,其分類去向對于焚燒和填埋過程的物質回收、能量利用、二次污染控制(如惡臭氣體、滲濾液等)影響巨大。若 20%~30% 的廚余垃圾能夠經源頭分類進入好氧堆肥或厭氧消化處理系統,所產生的堆肥產品或穩定化后的沼渣能夠進行土地利用,則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的綜合環境效益達到最大化。但若廚余垃圾被過度分類,經生物處理所產生的肥料與沼渣總量遠超園林綠化等用地的消納能力,在不被允許施用于農田土壤的政策背景下,最終仍只能進入填埋場或焚燒爐處置。與此同時,剩余的其他垃圾的熱值則會超過目前焚燒爐的設計參數。因此,當過多的廚余垃圾在源頭被單獨分出時,整體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系統的環境效益反而會明顯下降,而處理成本則大幅增加。
其他垃圾這一類別在垃圾分類推行初期應該充分發揮其容錯性,以降低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難度與成本,保障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和有害垃圾的分類品質。焚燒技術在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和人口密集的城市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作為其他垃圾最優先的處理技術,也將成為我國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的支柱。
本文原文 Toward separation ar source: Evolu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management in China(中國生活垃圾管理進展:走向源頭分類)以“Views&Comments”形式發表于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2020,14 卷,作者劉建國,于書堯,尚奕萱。
本文屬于“固廢資源化”重點專項“基于分類的深圳市生活垃圾集約化處置全鏈條技術集成與綜合示范”(2018YFC1902900)項目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