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更開放、更融合、更有韌性的大學
實現更加普惠的高質量教育
——在“云上學堂”交流會上的講話
清華大學校長 邱勇
2020年7月3日
2020年2月3日,清華大學5萬7千余名師生在“云端”同上一堂課。清華面向全社會鄭重承諾:教書育人是不可放棄的職責,在疫情防控情況下要實現“延期開學、如期開課”。
從2月3日到7月3日,5個月,152天,自強的清華人保持奮進的姿態,用嚴謹的態度、勤奮的作風、求實的精神、創新的意識,成功實現了一場意義深遠的在線教學變革,鑄就了新時代教書育人的新氣象,堅守了教書育人的職責,實現了對社會的莊嚴承諾。
5個月的奮斗歷程帶給我們許多新的思考和重要的啟發。
第一,清晰的理念、堅定的決心以及理念、決心在全校的有效傳遞。
第二,教學方案的頂層設計和體系運行機制的有效建立。
第三,充分激發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第四,推動線上教學的技術創新與智慧教學平臺建設。
第五,讓學生做自己學習的主人。
第六,以開放精神擔當社會責任。
第七,與教學實踐同步推進教育研究。
2020年7月3日,清華大學師生再次同上一堂課,清華面向社會再一次作出承諾:質量永遠是教學的生命線,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持續推動在線教學的高質量發展,持續推動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深度融合,持續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的全面深化。全校師生繼續保持奮進的姿態,做好暑期教學相關工作,為秋季學期教學工作的有序穩定推進做好充分準備。
第一,“云上”開學,如期開課。
第二,舉辦“云上”全球暑期學校。
第三,加快提升教學支撐能力。
第四,持續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體系的調整能力。
第五,有效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第六,建立更加開放的教學體系。
變革的動力來自理念的變化、工具的變化,也來自外部環境的變化及其帶來的挑戰和壓力。清華在危機面前不只是應對,而是努力轉危為機,努力加速推進學校的整體改革發展,用教師的表現、學校的作為,帶給學生最有力量的教育。
大學是人類文明的燈塔,她用智慧之光驅散黑暗,以獨特的韌性和力量,為人類未來撐起一片藍天。一所大學的命運總是與她自己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在服務自己國家的發展中成長起來的。大學要勇敢地擔負起自身的使命,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開辟高等教育發展的新格局。
未來的大學,一定是更加開放融合的大學。
未來的學習,一定是更加自主的學習。
未來的教學,一定是更加智慧的教學。
未來的教育,一定是更加普惠的高質量教育。
未來的一流大學,一定會實現更加有力的引領。
大學近千年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走向開放的過程。開放讓大學具有更強的韌性。韌性是頑強持久的精神,是自強不息的品格,也是抵御風險挑戰的能力。未來的大學將更加開放、更加融合、更有韌性,一定會通過創造知識、傳播思想、培育人才,在推動人類經濟社會發展、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方面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老師們,同學們,朋友們:
今天是2020年7月3日,整整5個月之前,2020年2月3日,清華大學5萬7千余名師生在“云端”同上一堂課。我們面向全社會鄭重承諾:教書育人是不可放棄的職責,在疫情防控情況下要實現“延期開學、如期開課”。同學們不能回到校園,但學習不中斷;師生不能在教室見面,但線上課堂按教學日歷全面啟動。在過去的5個月、152天里,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上級領導部門的悉心指導下,在各界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下,自強的清華人保持奮進的姿態,用嚴謹的態度、勤奮的作風、求實的精神、創新的意識,成功實現了一場意義深遠的在線教學變革,鑄就了新時代教書育人的新氣象。對全體清華人來說,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經歷。令人難忘,因為在困難面前,在挑戰面前,我們沒有退縮;令人難忘,因為我們付出了汗水,收獲了成績;令人難忘,因為我們,所有清華人,一直在一起。我們為清華而驕傲!
在這里,我代表學校,向堅守教學崗位、堅守學習職責的老師們和同學們以及為在線教學提供支持保障的廣大教職員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今天我們再次同上一堂課,這是一次清華在線教學工作的總結交流會,也是一次我們與國內外兄弟高校和合作伙伴的經驗分享會。我相信,這些從實踐創新中得來的思考、感悟以及對未來的展望,能夠讓我們更清晰地記住這段歷史,更深刻地體會教育所承載的意義,更加充滿信心地展望世界高等教育的未來。
最近,不少老師都表示,學校在寒假中作出“延期開學、如期開課”的決定是非常正確、非常及時、非常關鍵的,讓我們在被動中搶占了主動。有不止一位老師問我:“校長,當你在2月3日代表學校宣布‘延期開學、如期開課’的時候,你是否預料到了疫情的發展走勢?是什么樣的勇氣讓學校作出這樣的決定?”
我是這樣回答的:這是一個集體的決定,一個好的集體一定有能力及時應對環境的變化和來自外部的挑戰。
1月23日,中國武漢宣布封城。一場從未有過的嚴峻挑戰悄然而至。
1月24日,學校召開黨委常委會,決定成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領導小組。
1月26日,學校發布《關于推遲春季學期開學時間的通知》。
1月27日,學校防控疫情領導小組成立了11個專項工作組,搭建起了全覆蓋的工作體系。后來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又陸續增設了4個工作組。
1月29日,學校發布了《致廣大師生員工的一封信》,希望全校師生員工共同落實好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做到“服從大局、聽從指揮,從我做起、加強防護,理性對待、堅定信心,不負韶華、勇于進取”。
1月30日,學校黨委常委會研究決定:要始終把師生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面對疫情給全校教學工作帶來的特殊挑戰,我們要調整春季學期教學安排,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全方位推進在線教學,做到“延期開學、如期開課”。
一個人的品格,只有在危機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一個國家如此,一所大學也是如此。一所好大學,一定要知道自己應該堅守什么,一定要有能力對外界的重大變化做出迅速的響應。
面對突如其來的嚴峻挑戰,面對師生的詢問、社會大眾的關切,我們沒有時間猶豫。清華的校風是“行勝于言”,清華人總是用行動來證明自己。
2月1日,學校召開了全校教學工作會議。這是第一次使用清華自主研發的雨課堂軟件平臺組織大規模線上會議,全校各院系領導、教學委員會主任、學位評定分委員會主席、教務工作人員等共500余人參會。會議號召全體教師面對挑戰挺身而出,肩負起教學責任,努力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那一天是農歷大年初八。對很多清華老師們來說,他們的寒假從那一天開始就結束了。
2月3日,一場更大規模的線上會議——全校師生同上一堂課——在雨課堂的平臺上召開。5萬7千多名清華師生同時在線參加,社會公眾通過各類新媒體平臺同步觀看,全網總觀看人數超過300萬。這是在特殊環境下、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堂課,學校正式向師生、向校友、向社會發出莊嚴承諾:教書育人是不可放棄的職責。這個承諾很重,它明確了清華在疫情防控期間在線教學實施的原則和要求,包含6個方面的具體內容。
統一組織就是學校有統一要求,全校有統一行動,全校師生共同努力,開展全體系在線教學。這反映了我們的教學理念:①大學是一個復雜系統,教學秩序是保證大學穩定運行的最重要的秩序;②知識是成體系的,課程之間有內在的邏輯,教學是不可分割的整體;③教學體系的穩定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學生的學習及學習效果,不是由一門課或者少數幾門課決定的;④教學體系的系統性需要部門、院系和教師之間相互協調配合才能得到保證。
我們堅信,高質量的在線教學不是自發的、零散的、局部的。
如期開課就是按照原來的教學日歷安排,全校于2月17日全面啟動課堂教學。要用創新的技術、創新的手段,應對面臨的挑戰,全面推進線上授課和線上學習。要努力建立高質量的線上課堂,促進師生互動,確保學習效果。要讓學生感受到課堂的真實存在。所謂課堂者,非謂有教室之謂也,有師生之謂也。有師生在,課堂就在。學生在哪里,課堂就延伸到哪里。
第三,按時畢業
尊重同學們的意愿,盡一切努力,讓我們的同學按時畢業。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與畢業就業相關的工作安排,包括靈活調整工作進度、增加學位審批次數等,為同學們按時畢業創造積極的條件。同時加強教師對學生的溝通與指導,讓畢業生同學在離開學校之前的最后一個學期里,依然獲得良好的訓練和培養。
第四,提前工作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首要職責。同學如期上課,老師提前工作。為了保證“如期開課”,教師需要在開學之前提前做好大量的準備工作,包括研究并完成教學內容的調整、教學方式的優化、教材的電子化、考核方式的創新等。全體授課教師均要在2月17日前參加在線教學培訓,并熟練掌握相關工具。
第五,承擔責任
大學通過承擔社會責任實現教育理想。我們要求同學們成為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率,大學首先要體現出這樣一種擔當。清華于2013年發起建立的學堂在線已成為全球學習者規模第二大的慕課平臺。我們把學堂在線的2200多門慕課全部免費向社會開放。雨課堂是清華2016年正式發布的原創智慧教學工具。我們根據兄弟高校的需要,把雨課堂向社會開放,建立雨課堂的“克隆班”,讓其他學校的師生可以同步共享清華課程。
第六,提供資助
疫情會給一些同學甚至他們的家庭帶來經濟損失,教學計劃調整會影響同學們原有的一些安排,線上學習的準備和進行過程中也會產生額外的費用。學校承諾,全體本科生和研究生,如果因為疫情造成個人或家庭經濟困難,或者因為教學安排調整帶來相應的個人經濟困難,學校將提供特殊困難補助,讓每一位同學都能獲得“學”的機會。
我們可以把2月3日的全校師生同上一堂課看成是清華人的一次重要宣誓,面對疫情帶來的對教學的挑戰,清華人不僅表明了堅定的態度,也拿出了具體的方案。
2月3日至2月17日是決定能否實現“如期開課”的關鍵兩周。“延期開學、如期開課”的承諾究竟能否兌現,關鍵就看這兩周的準備工作。當時,擺在學校面前的困難是很多的:如何讓全校2600余名任課教師在短短兩周時間內全部掌握在線教學技術和教學方法?如何為全校幾千門次課程的在線教學工作提供技術保障?如何幫助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師生們有效解決在線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如何保障在線教學的質量?
2月6日,學校成立了三個在線教學專家組(在線教學指導專家組、在線教學質量保障專家組、在線教學技術保障專家組)和一個保障工作組(學生學習保障工作組),建立起了強有力的在線教育保障體系。
在這兩周里,學校迅速建立了教師、助教、學生三級遠程教學培訓體系,覆蓋了2600余名任課教師、2300余名助教和志愿者。專家組制作了各種技術指南,內容包括教室教學、課件制作、視頻錄制、在線會議等各方面技術指導,制定了15份開課前備忘清單和應急預案,給出了22個不同類型的在線教學設計案例,更新了12期《在線教學問答》,整理了《在線學習108問》。正式開課前,每位老師都在助教的協助下進行了試講,有的老師甚至多次試講,努力適應新的教學方式。
學校設立了在線教學指揮中心,每天24小時不間斷值班。建立了對接合作伙伴軟件平臺的教學保障專門團隊,籌備了一批視頻直播教室。為了保證在線教學的穩定性,雨課堂設立了專門的服務器。教務部門為有需求的任課教師集中購置了手寫板1060臺。學校還出臺了疫情期間師生校園網免費流量不設限額的政策。
學校與院系共同努力,聯系到每一位同學,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難,一人一策解決種類繁多的個性化問題,為700多位有需要的同學提供特殊困難補助,為國際學生提供雙語學習資料。我們努力的目標是:讓學生無論身處國內還是國外,無論在發達城市還是邊遠山區,都能獲得“學”的機會,做到“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掉線”。
2月17日,這一天是校歷上春季學期的第一周的星期一。早上7點半,我來到在線教學指揮中心。網研院的張千里老師比我還早,他從早上7點一刻就在雨課堂平臺上開啟了他的PPT,等待著學生們進入他的《網絡編程技術》課堂。在教學指揮中心,我與即將線上講授《大學物理》課的張斌老師連線對話,張斌老師告訴我,他對這門120人選修的大課充滿信心。
8點整,上課鈴聲響起,這個熟悉的鈴聲開啟了一場清華大學在線教學的變革。老師們迎來了在線教學的“首秀”。經過兩周充分的準備,“首秀”非常成功。如期開課第一天,教學過程平穩,教師精神飽滿,學生熱情高漲。
從2月17日早上8點如期開課,到6月14日晚上9點最后4門課程考試完成,2020年春季學期的在線教學工作在緊張和忙碌中開啟,在平穩和有序中落幕。
在2020年春季學期,全校共開設在線教學課程4471門次,除了部分無法在線開設的實驗類課程外,其余課程全部做到應開盡開。
全校共完成課程77223場次,上課師生超過268萬人次,總時長超過429萬小時。
春季學期,全校共有3395名本科生畢業,畢業率與去年基本持平;共有4037位研究生畢業,還有1000人左右選擇8月畢業,畢業率與去年基本持平。
春季學期,學校舉辦在線招聘活動超過85場,累計提供崗位5萬余個,約為往年同期的1.5倍。學校開展在線職業輔導,覆蓋2萬余人次。截至6月20日,清華2020屆畢業生總體就業率高于往年同期。
清華人付出了艱苦的努力,在探索中實踐,在實踐中創新,經受住了疫情大考,實現了自己的承諾。成績來之不易,我們應該把掌聲送給全體清華師生!我提議,我們也把掌聲送給所有開展線上教學的教師的家屬們和所有堅持線上學習的同學們的父母和家人,感謝他們的理解、關心和支持!
回顧過去5個月難忘的奮斗歷程。感動之余,我們更需要進一步思考“我們做對了什么?”“我們從中獲得了什么?”
第一,清晰的理念、堅定的決心以及理念、決心在全校的有效傳遞。
清晰的理念是:在線教學需要有組織、成建制、全體系地開展;在線上課是真上課、上真課;在線教學不是慕課,在線教學是在虛擬空間里的真實課堂,是實實在在地教與學。
堅定的決心是:一個都不能少。在線教學服務保障面向全體師生,一個人都不能少;在線課程應開盡開,一門課都不能少;在線教學管理和培養全過程,一個環節都不能少。
最開始,很多老師對開展在線教學是有顧慮的,覺得推進全體系、有計劃的在線教學要求太高,有些“用力過猛”。我們通過反復的溝通、深入細致的工作,將學校的理念和決心無損耗地傳遞給所有的院系和教學單位,傳遞到全體師生,確保在線教學不走樣。
在線上體育課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可想象的。體育部的老師們做到了。他們把體育課做了詳細分類:一些是可教且完全可練的項目,如武術、健美操等;一些是可教且部分可練的項目,如球類項目等;還有一些是可教但不可練的項目,如游泳等。體育老師們根據不同類型課程特點重新制定課程方案,創編適合線上教學和居家訓練的動作。師生們發揮創造力,尋找和自制很多練習器械,比如用電蚊拍代替網球拍、用洗衣液瓶子灌水后變為啞鈴。本學期,66名體育教師的374門課程全部順利開課,學生選課11116人次。“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體魄與人格并重”“無體育,不清華”的口號,在疫情期間的清華園、在全體清華人的心中變得更加響亮。一位學生家長在“清華體育”的微信公眾號下留言說:“下午孩子有體育課,要求早早吃中飯,下午好鍛煉。無體育不清華,這太讓家長放心了?!弊屛覀優轶w育部的老師點贊!清華永遠是一所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放心的大學。
第二,教學方案的頂層設計和體系運行機制的有效建立。
學校建立了三個專家組和一個工作組,從教學指導、質量保障、技術保障、學習保障等方面做了兼具專業性和可行性的頂層設計,為全校師生提供了全面的支持。
54個院系及教學單位成立了教學工作組,正職領導擔任組長并帶頭參加在線教學培訓。很多院系發布了給師生的“一封信”和“倡議書”,建立起對師生的“一對一”聯絡幫扶機制,并定期開展在線教學工作總結。學校建立了全校院長、系主任的微信群,大家每天在群里熱烈討論、充分交流,相互激發、相互學習。
在這次在線教學工作中,所有院系都展示了高度的責任感和巨大的工作熱情,步伐一致,保持了完整的隊形。力量來自于集體,來自于集體的一致行動。讓我們為所有清華人、為有行動力的清華人點贊!
清華有個好傳統,就是“基層出經驗、基層出政策”。在線教學的很多好經驗、好做法,都是全校師生在實踐中探索總結出來的。很多困難和問題,都是大家集思廣益、群策群力一起解決的。在過去的5個月中,全校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被充分激發出來,人人都是在線教學的參與者、推動者、建設者。
物理系95歲的張禮先生在線上課、答疑,法學院64歲的崔建遠老師為了在線教學專門學習使用微信等軟件,軟件學院副教授楊錚老師改造升級在線教學“十大神器”。這些故事已經傳為佳話。
金岳霖邏輯學講席教授團組成員、斯德哥爾摩大學的魏達格教授,本學期開設了一門本科生課程《邏輯學基礎理論》。遠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他,克服7個小時時差,為11名本科生在線授課。魏達格教授坦言自己“基本沒有任何在線教學經驗”。他多次跟助教、同事和學生們進行測試,精心準備。在授課中,他根據在線教學的特點及時調整授課環節,要求同學們每人每周準備一個問題,隨堂提問,讓大家充分參與討論。
物理系教授王青老師以在線教學為契機,改革了《電動力學》課的考試模式?!峨妱恿W》課程分3次考試,每次考試3道題,大部分題目與課堂討論內容緊密相關。王青老師說,在他30年的電動力學教學歷史上,2020年春季學期的電動課考試“實現了質的改變和飛躍”。
美術學院師生自主設計開發線上布展系統,把282名本科畢業生和167名碩士畢業生的1000余件畢業作品搬上“云端”,舉辦了一場特殊的線上畢業作品展。作品展6月12日開幕以來,訪問量已經超過200萬。同學們克服困難、堅持創作,高質量地完成了畢業作品。
很多同學克服困難,保證按時上課。工物系大四年級的一位同學,家住內蒙古。開學之初,內蒙古的氣溫還比較低,手機一凍就不能用了,網速有時候也不太給力。為了上課,他把全家人手機集中起來,挑選信號最好的一個用。另一位大四年級的同學,家在安徽農村,住在半山腰,家里網絡信號不好。這學期他有兩門課,為了獲得更好的網絡信號,他每次都要爬到山頂去上課。
同學們的努力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有一位家長給我們留言:“莫名感動。旁觀兒子的各種學習,聽兒子念叨著這樣上課竟然比在學校還有效,聽他描述兩個教授異地共同上課……為清華點贊!”
第四,推動線上教學的技術創新與智慧教學平臺建設。
我們鼓勵教師選擇智慧教學工具進行在線教學,而不僅僅是通過即時通訊平臺與學生交流。雨課堂為在線教學提供了關鍵的技術支持,實現了更多樣更便捷的師生互動,方便學生隨時回看復習,幫助教師更好地掌握學生學習狀態。同時,雨課堂不斷吸納師生意見建議,及時迭代升級,加快完善相關功能,滿足更多樣的教學和學習需求。桌面共享、倍速回看、考試系統、視頻美顏等功能,本來要需要一至兩年的開發周期,但是在師生的積極建議和研發團隊的加班加點努力下,全部在兩三個月內上線。
因為有了智慧教學工具的支持,我們能夠把一些動手操作的實驗課也搬到線上進行。電機系朱桂萍老師與雨課堂合作開發了智慧實驗平臺,帶領同學們在線上真刀真槍地做實驗。開課前,朱老師把實驗設備和配套的元器件通過快遞寄送給同學們。上課時,朱老師通過視頻給同學們講解實驗設備的基本操作并布置實驗任務,在手機上查看并跟蹤同學們的實驗狀態。同學們則把在家做實驗的照片發給老師,并通過實驗平臺提交實驗結果。
第五,讓學生做自己學習的主人。
從“教”的角度看,清華的在線教學是“齊步走”的統一組織。但是從“學”的角度看,清華的在線教學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多樣成長創造了更加廣闊的空間。雨課堂的回看功能,使學生能夠對難懂的知識點“多看幾遍”,彈幕、投稿等功能,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請老師“再講一遍”。在線教學、在線答疑,以及各類在線的學術交流活動,使同學們多樣化、多層次的學習需求得到了充分滿足,也激發了同學們主動獲取學習資源的積極性。基于教學技術創新的教學管理制度創新,為同學們實現自主、自由、自發、非功利的學習提供了更大的鼓勵和支持,讓學生能夠真正學我所愛、愛我所學,做自己學習的主人。
錢鐘書先生曾立下豪言,要“橫掃清華圖書館”。在線教學期間,學校設立“未央計劃”,讓清華的同學們能夠以在線旁聽的方式“橫掃清華好課堂”?!拔囱搿眮碜郧迦A校歌歌詞“春風化雨樂未央”,寓意同學們在學習上的自由探索是無止境的,學習的樂趣是無窮盡的?!拔囱胗媱潯弊屚瑢W們獲得了廣泛聽課的機會,讓同學們能夠在輕松的狀態下,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和成就。
本學期,全校34個院系的141門次課程進入未央計劃,選課人數2萬人次。其中,《法律思維》《腐敗的政治經濟學》《西方近代哲學》《深度學習》4門課程的選課人數都超過了980人。生命學院2017級博士生左沖同學,在3月1日“未央計劃”開放選課的第一時間迅速“搶”到了《法律思維》和《寫作與溝通》兩門熱門課。他說:“我原以為法律課都晦澀難懂,結果聽了劉晗老師的《法律思維》,發現并不是這樣,法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辈牧蠈W院沈洋老師開設的《神奇的氧化物》課程列入了“未央計劃”,他沒想到許多文科專業的同學也來選聽這門理工類的專業課,同學們課上發言互動的熱情讓他十分感動。沈洋老師說:“實際上,大學本科的學習不在于你學到多少精而專的知識,而在于在學習中發現你感興趣的點,學會正確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p>
寫作中心推出的“寫作云工坊”系列活動得到了同學們的熱烈歡迎。32期活動吸引了超過5400人次參與,場均參與人次超過150人,總計彈幕數超過1500條。這些積極參與的同學們,都對自己的寫作能力與寫作水平抱有很高的期待,渴望獲得更多的指導和幫助?!皩懽髟乒し弧币浴巴七M朋輩學習”為目標,由寫作中心專職教師主持,邀請往年已經選修過寫作課的同學做經驗分享,通過直播問答、討論區答疑等方式,為同學們的課外學習提供支持,還不定期邀請重磅嘉賓參與交流,圍繞不同主題進行分享。無97班的張冰晶同學說:“寫作云工坊對于我們真的是雪中送炭。每次的分享都讓人收獲滿滿。每次的交流答疑環節,更是有針對性地解決我們的問題。在寫作云工坊,遇見一個更擅長也更熱愛寫作的自己?!?/p>
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除了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和學習平臺外,還要幫助同學們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疫情期間,同學們最大的困難是家里沒有學校的學習氛圍。學習發展中心發起了一個“線上自習室”的活動,同學們自主相約以網上見面的方式一起學習,共同營造學習氛圍。我們相信,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將讓同學們終身受益。
第六,以開放精神擔當社會責任。
與傳統的面對面教學相比,在線教學更加開放。開放的在線教學,讓大學有更多的機會來更好地擔當社會責任。
清華為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等國內高校開設147個雨課堂“克隆班”。與126所湖北高校聯合舉辦線上大型招聘會,吸引600余家用人單位為畢業生提供優質就業機會。清華附小獨立承擔中國教育電視臺“同上一堂課”直播課小學階段全部課程,面向全國小學生錄制816節涉及小學全學科的課程。
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其他國家的大學也紛紛選擇了在線教學。3月27日,清華大學作為亞洲大學聯盟主席單位,在線主辦了大學抗擊新冠疫情特別工作會議,全球14所大學的領導人共同參與。清華宣布設立春風基金國際科研項目支持計劃,推動大學開展抗擊疫情國際聯合科研攻關,得到了各參會高校的一致認同和積極支持。4月24日,清華大學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發起全球大學特別對話,15個國家21所大學的領導人和專家學者,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相聚云端,共商全球疫情蔓延下的在線教育挑戰與變革,共謀交流合作新發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主任歐敏行表示,清華大學面對疫情的積極作為和在在線教育領域取得的成就令人欽佩;相信清華大學的經驗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許多高校及機構都會帶來啟發,也希望雙方積極探討深化合作的可能性。
疫情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緊密相連,大學不能獨立于社會而存在,大學與大學之間的交流對高等教育的發展至關重要。病毒無國界,學習不斷線,大學無圍墻。在此,我也要代表清華大學,向國內外合作伙伴表示感謝,在疫情期間的交流過程中,我們從他們身上也學到了很多寶貴的經驗。
第七,與教學實踐同步推進教育研究。
在線教學是一場全新的探索,我們堅持在干中學、在學中干,邊干邊學、邊學邊干。
在線教學呈現出很多不同于面對面教學的新特點。全體系在線教學實踐為高等教育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內容。2月25日,學校組織教育研究院師生成立了三個在線教學研究課題組,推進關于在線教學政策、在線教學效果和典型案例的持續研究,并就如何進一步保障在線教學質量提出意見建議。在4月24日的全球大學特別對話會議上,我們發布了《清華大學疫情期間在線教育階段性研究報告》,分享了疫情下在線教學實踐對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帶來的新變化,并就大學在教學科研等方面的未來合作進行了深入探討。研究表明,清華的在線教學保持了較高質量,學生總體滿意度較高,教師在線教學能力不斷提升,課內師生互動保持在較高水平。在線教學不僅實現了“真上課、上真課”的目標,而且保持了清華的優良學風,教師對學生在線學習的學風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同學們態度積極、學習努力,展現了更加優良的學風。隨著在線教學的持續推進,教師的關注點從在線教學技術、在線課堂紀律轉向教學互動體驗、學生學習成效以及線上-線下多樣化的教學形態、教學的藝術和大學的理想等。但同時,研究也發現,學生在線學習面臨著學習效率不夠高、不能長時間保持專注、與同學討論不充分等問題與挑戰。這些研究與思考不僅為清華的在線教學深入發展提供了指導,也能為國內外高等教育同行提供借鑒。
老師們,同學們,朋友們!
在2月3日同上一堂課的演講中,我曾說過:“若干年之后,我們再回頭看疫情防控這段時間的經歷,一定會看到我們的鎮定、我們的定力、我們的決心,一定會為我們的所作所為感到自豪、感到驕傲?!苯裉?,我更加確信,2020年,在清華園里蓬勃開展的這場在線教學的勇敢探索,是清華歷史上一次有重大意義的創舉。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一全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一所具有優良傳統和強烈使命感的大學,依靠全體師生的團結和熱情,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堅守了教書育人的職責,實現了對社會的莊嚴承諾。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還在全球范圍蔓延,未來的發展形勢以及對世界發展帶來的深層次影響仍舊難以預料。何時能夠完全恢復正常的線下教學,現在還沒有準確的時間表。人類面臨著與新冠病毒的長期斗爭,大學要做好準備,不斷提升教學體系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做好隨時應對突發狀況的準備。春季學期全體系在線教學的實踐,也讓我們對目前在線教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比如,一些不可缺少的實踐教學環節無法在線開展;缺乏共同的沉浸環境和外部約束,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朋輩互動容易大打折扣;教學工具、教學模式的新變化,使教師投入備課的時間大幅增加;在線教學中的知識產權問題、在線教學反映出的“數字鴻溝”等問題都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未來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但我們必須并有信心為夏季學期和即將到來的秋季學期做好準備。5個月前,2月3日,我們向社會承諾:教書育人是不可放棄的職責,在疫情防控情況下要實現“延期開學、如期開課”。5個月后的今天,7月3日,我們再一次向社會作出承諾:質量永遠是教學的生命線,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持續推動在線教學的高質量發展,持續推動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深度融合,持續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的全面深化。希望全校師生繼續保持奮進的姿態,以今天,7月3日,作為新的起點,繼續發揚行勝于言的務實作風,繼續秉持創新敢為的進取精神,做好暑期教學相關工作,為秋季學期教學工作的有序穩定推進做好充分準備。
根據新的校歷安排,清華大學2020級本科生新生將于9月8日報到,2020級研究生新生將于8月25日報到。學校將于8月26日和9月9日分別舉行研究生新生和本科生新生的“云上”開學典禮。9月14日,全校學生正式上課。
學校期待著同學們返校,并正在做積極的準備。同時,也會做好靈活周全的安排,根據疫情發展情況,及時應對各種可能突發的狀況。無論是線下還是“云端”,新的學期都將如期開始。
學校決定從今年暑假開始,每年舉辦“云上”清華全球暑期學校。今年的暑期學校將于7月20日至28日舉行,以“面向疫情后的世界”為主題,運用“云講座”、“云研討”、“云參觀”、“云觀演”等多種形式,匯聚全校優秀教學資源,邀請海內外知名教授授課,課程涵蓋經濟、政治、社會、教育、氣候變化、領導力等諸多領域。暑期學校將面向清華全球伙伴學校以及世界氣候大學聯盟、亞洲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成員大學招收優秀學生,幫助不同背景的學生理解和認識疫情后世界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探討未來世界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暑期學校將有專門的一堂課帶領同學們學習了解“清華簡”,通過認識中國古代的竹簡,更好地了解清華、感知中國、感悟時代。我希望,清華全球暑期學校能夠成為我們與伙伴學校之間加強合作、深化交流的“服務器”,讓“云端”合作不掉線、交流更便捷。
夏季學期全校200余門實踐類課程,將根據課程特點進行分類安排。金工實習、電子工藝實習等面向全校的基礎實踐教學,將在線上進行理論講授,通過郵寄實踐材料、在線指導等方式,幫助同學們異地完成動手實踐部分。如具備返校條件,隨時切換至線下教學。其他實踐類課程,或采取線上教學、遠程教學的方式,或延期進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币煤檬钇跁r間,加快推進教室改造,提升軟硬件條件,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提供更好的支撐保障。目前,學校已有新型多媒體教室40間,具備高清錄播系統,可支持教學直播和課件錄制。學校將對200多間傳統型多媒體教室進行改造升級,使教室內的電腦、顯示系統、擴聲系統與雨課堂等平臺對接。
持續對雨課堂平臺進行軟件升級。將優化直播回放權限管理,增加水印添加、課件刪改等功能,進一步尊重和保護教師知識產權。升級雨課堂直播功能,針對小班課、大班課、教室內外多地授課等場景,完成不同使用場景的優化,持續提升海量用戶的并發服務能力,推動基于雨課堂直播內容建設數字化教材。
各院系、各課程要加強本學期在線教學經驗的總結交流,將有益的經驗做法固化下來,并更廣泛地運用到今后的線上線下各類教學之中。
不同于春季學期全部課程在線教學的統一模式,秋季學期將根據疫情防控要求,要做好線上教學、線下教學結合的準備,完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2020年秋季學期,全校將開設課程5200余門次,涉及任課教師2600余人。全體任課教師都要在正式開課之前,為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做好準備。
專家組要開展“線下+線上的教學方式研究”,編寫教學指南、指導手冊。學校立即啟動多輪多層次教學經驗交流和教學能力培訓,有效幫助教師提升教學能力。
我們要努力讓在線教學成為日常教學體系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而不只是一個被動的選擇,實現在線教學與面對面教學的真正融合。
要進一步完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積極探索不同教學模式的效果評價機制。開展基于學生學習成效的評估,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繼續推進教材電子化,進一步豐富教學資源,推進在線教學與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緊密銜接。
要努力實現課程安排、授課方式可以根據疫情的發展進行及時調整,實現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快速平穩切換。
加強對學生線上學習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和學習的專注度。努力營造線上、線下的生生互動環境,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充分發揮班團集體作用,建設線上、線下優良學風。持續做好按需、精準資助工作,完善支持保障體系,繼續做到“一個都不能少”。
持續實施“未央計劃”,鼓勵更多同學自主選擇,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
推進課程開放,繼續開設雨課堂“克隆班”,繼續開放學堂在線慕課資源,繼續開放標桿課程觀摩。面向全社會、面向全球開放高質量講座資源、學術資源、培訓資源,增加與國際合作伙伴的交流,推動優質教育資源惠及更多有需要的人群。
質量永遠是教學的生命線,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我們要做到“云上”開學、如期開課。此諾重,君須記。我相信,清華人一定會繼續發揚自強不息的精神,一定會再次履行對社會的承諾。
《老子》有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迸c“機”總是相伴相生的。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知識獲取方式和傳授方式、教和學的關系都發生了革命性變化。疫情期間的在線教學探索,讓我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蘊藏在危機之中的新機。
把握新機,需要推動變革。變革的動力來自理念的變化、工具的變化,也來自外部環境的變化及其帶來的挑戰和壓力。在過去的5個月里,在線教學可以說是重中之重的大事,但它并不是清華故事的全部。在大力推進在線教學的同時,清華既定的改革發展任務也在積極推進,有些重要的改革任務甚至提前完成了。
3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校視察,對清華的疫情防控科研攻關給予充分肯定。學校迅速組織18支科研突擊隊,在檢測技術、抗體藥物、疫苗等方面夜以繼日加快研發,取得一系列世界領先的科技成果。程京院士團隊研制出能檢測包括新型冠狀病毒在內的“六項呼吸道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恒溫擴增芯片法)”,試劑盒獲得國家藥監局應急審批批準并被迅速應用到疫情防控前線。董家鴻院士團隊與其他團隊聯合研發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智能輔助診斷系統”,實現在5-10秒內完成疑似病例的胸部CT篩查。張林琦教授團隊與其他團隊成功分離出200多株抗新冠病毒的單克隆抗體及其編碼基因,揭示了受體ACE2特異性介導新冠病毒細胞侵染的結構基礎,為治療性抗體藥物開發以及疫苗的設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白凈衛等幾位年輕教師一道研發出全集成自助核酸檢測卡盒,實現了30分鐘內、無需專業技術人員、無需實驗室的即時核酸快速檢測。
3月13日,清華大學第十八次科研工作討論會在主樓接待廳開幕。圍繞“創新科研模式,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創新體系”的主題,進一步明確新時期學??蒲泄ぷ鞯膽鹇阅繕?、發展路徑和改革方案,為到2030年清華的學術研究實現從局部引領走向廣泛引領提供有力支撐。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改革,努力構建戰略科技力量,為建設科技強國作出重要貢獻。
4月2日,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正式成立,世界衛生組織終身名譽總干事陳馮富珍女士受聘擔任首任院長。我們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人類社會發展需要,布局公共健康政策與管理、大健康、健康大數據、預防醫學等學科方向,致力于培養公共健康領域的骨干人才和領導者,致力于推動知識發現和科學探索,致力于服務國家和社會,努力推動全球合作,為推動全球人類健康事業發展作貢獻。世界衛生組織譚德賽總干事專門錄制視頻表示祝賀。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先生、世界經濟論壇克勞斯·施瓦布主席等國際合作伙伴紛紛致信致電祝賀。哈佛大學校長巴科先生專門發來祝福,他說:“世界從未如此需要這樣一個學院。當人類被新冠肺炎疫情的陰影籠罩時,你們的承諾帶來了知識與智慧之光?!?/p>
6月18日,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完成全部培養單位研究生申請學位創新成果標準的修訂文件審議。6月23日,校務會完成全校院系教師聘任學術標準的完善方案審定。繼去年4月學校發布《清華大學關于完善學術評價制度的若干意見》后,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傾向的重要舉措得到實質性落實,時間提前了半年。學校要回歸學術本真,努力鑄就一流的學術品位,努力形成良好的學術文化。
清華在在線教學方面的思考和行動,與學校同期推進綜合改革的努力,都體現出清華在危機面前不只是應對,而是努力轉危為機,努力加速推進學校的整體改革發展。大學是什么樣子,培養出的人才就是什么樣子。清華要培養的是肩負使命、追求卓越的人,我們不僅要告訴學生什么是使命、什么是卓越,更要用我們的實際行動給學生做示范。教育是隨時隨地都在發生的,教師的表現、學校的作為,本身就是最有力量的教育。
在過去5個月的在線教學實踐中,我們的探索可能有些倉促、不夠完美,我們的努力也許沒有完全達到所希望的教學效果;但在這個過程中全體教師的付出和堅守,足以帶給學生深刻的教育,我相信同學們會銘記終生、受益終生。
新冠肺炎疫情還未散去,但我們都相信,它帶給人類社會的深刻影響可能會超越人類歷史上任何一次重大事件或重大災難。歷史上每一次重大事件的發生,都引發了人類深層次的思考,促進了社會深層次的變革。黑死病給人類社會帶來了空前的災難,但也促進了理性意識的覺醒,催生了文藝復興的萌芽。人類歷經大災大疫,但每次都能頑強地從低谷中走出來,實現新的進步、新的發展。
人類的步伐總是向前,教育總是面向未來。我們要以千年的眼光看待大學的價值。大學是人類文明的燈塔,她用智慧之光驅散黑暗,以獨特的韌性和力量,為人類未來撐起一片藍天。1088年,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博洛尼亞大學在意大利誕生。從此,大學便深深地植根于人類社會發展的深厚土壤中,不斷發展壯大,不斷肩負新的使命。在戰爭失敗、工業發展需求和新人文主義思潮的多重影響下,德國教育家洪堡在1810年創辦柏林大學,將科學研究成功引入大學,從而開啟了一種新的大學模式,邁出了大學現代化的第一步。1904 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校長范海斯提出了“威斯康星計劃”,賦予威斯康星大學兩項重大使命,即幫助州政府在全州各個領域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和函授教育。從此,大學主動面向經濟社會發展,在教學、科研之外承擔了服務社會的職能。進入21世紀,大學從社會的邊緣走到社會的中心,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又被賦予了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的使命。
一所大學的命運總是與她自己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在服務自己國家的發展中成長起來的。1911年,清華在國恥中建校,堅持進德修業、自強不息,志在培植全才、增進國力。抗日烽火中,西南聯大師生剛毅堅卓、弦歌不輟,守護知識火種、傳承文化血脈,樹起不朽的教育豐碑。新中國成立后,清華人愛國奉獻、追求卓越,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奉獻青春、揮灑汗水。進入新時代,清華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加快邁向世界一流,為國家發展、人民幸福、人類文明進步不斷作出新的貢獻。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我們相信,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引領下,人類一定能守望相助、共克時艱,最終戰勝疫情,擁抱美好的未來。大學要勇敢地擔負起自身的使命,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開辟高等教育發展的新格局。
對世界高等教育而言,變化已經發生,而更深層次的變化正在持續醞釀之中,未來是一片嶄新的空間。
未來的大學,一定是更加開放融合的大學。未來的大學將突破物理上的邊界、技術上的限制、身份上的制約,更加開放地面向社會。大學的教育將實現更有深度、更加自然的融合,課內課外的融合、校內校外的融合、國內國外的融合、線上線下的融合。更加開放融合的大學,必將擔負起更大的社會責任。
未來的學習,一定是更加自主的學習。教育者和學習者都將進一步認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并能夠一起創造和共同享有更多的有助于提升自主學習的資源。我們要讓每一位學習者都能享受自主學習的成就感和快樂。
未來的教學,一定是更加智慧的教學。信息技術將不斷推動教學模式的創新,啟發式教學將得到更加廣泛的使用。智慧教學工具將進一步促進師生互動,“讓所有學生都坐到教室的第一排”。教學大數據使教育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習者的行為,也為研究者提供一手的研究資料。智慧教學將更加個性化,更具有包容性,更好地實現因材施教。
未來的教育,一定是更加普惠的高質量教育。教育的崇高理想是有教無類、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更高質量的教育,將更具有人文關懷,努力縮小“數字鴻溝”,使優質教育資源更加普惠,更大范圍地推動教育公平。
未來的一流大學,一定會實現更加有力的引領。信息技術將進一步強化世界一流大學的溢出效應,一流大學的影響力將不斷增強,對高等教育發展的引領作用將更加突出。
新冠肺炎疫情是本世紀最嚴重的突發性全球危機,也是首個真正的“全球化疫情”。當前,全球經濟面臨衰退風險、國際貿易蒙受巨大損失、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全球化進程進入調整期,疫情已經沖擊到人類健康、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國家安全和國際關系等方方面面。人類正在經受一場全面的、綜合性挑戰。但我們依然堅信,人性的善良、社會的正義終將戰勝一切苦難,開放包容的時代潮流永遠不可阻擋。
今年1月17日,我首次訪問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始建于1088年的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大學是長壽命的機構,創建至今,已走過932年的歷史。2088年,大學將迎來1000年。大學近千年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走向開放的過程。開放讓大學具有更強的韌性。韌性是頑強持久的精神,是自強不息的品格,也是抵御風險挑戰的能力。我堅信,未來的大學將更加開放、更加融合、更有韌性,大學與社會的融合將更加深入,大學在推動人類經濟社會發展、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方面將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同樣堅信,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斗中,大學一定會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學也一定會通過創造知識、傳播思想、培育人才,讓人類在下次疫情來臨之前準備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