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10 月 24 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的第十八次集體學習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作為一種顛覆性技術,區塊鏈技術對未來信息化發展有重大影響,有望推動人類從信息互聯網時代步入價值互聯網時代。將之作用于文化產業,區塊鏈有望為解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為產業實現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提供新的路徑與空間。
(1)版權領域
版權領域是區塊鏈技術在文化產業中最早開始嘗試和落地的方向。近年來,得益于國家版權環境的持續改善,以及業界的持續創新,我國版權產業逐漸正規化,企業正版化運營以及用戶為正版付費的理念逐漸深入,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根據《2017年中國版權產業的經濟貢獻調研報告》數據,從 2013 年至 2017 年的 5 年間,我國版權產業的行業增加值從 42725.93 億元人民幣增長至 60810.92 億元人民幣,5 年間產業規模增長了 42%,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從 7.27% 提至 7.35%,尤其是以新聞出版、廣播影視、軟件設計、動漫游戲等為代表的核心版權產業增長迅速,對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1]
2019 年以來,“版權+區塊鏈”技術進一步成熟,落地應用案例不斷增多。2018 年 6 月 28 日,全國首例區塊鏈存證案在杭州互聯網法院一審宣判,使用了數秦科技保全鏈的版權存證。2018 年 9 月 18 日,杭州互聯法院上線了全國首個司法區塊鏈,實際上是充分利用區塊鏈技術來開發建設的一個公信證據鏈。[2] 2019 年 3 月 28 日,中國版權保護中心聯合新浪微博、京東商城等互聯網平臺,發布中國數字版權唯一標識(DCI)標準聯盟鏈。2019 年 4 月 9 日,北京互聯網法院首例采納“天平鏈”電子證據宣判的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案下達一審判決。2019 年 5 月 8 日,中國圖片集團與新華網合作,推出中國影像版權服務平臺。
但是,目前的區塊鏈技術難以滿足在版權領域中大規模應用的條件。區塊鏈技術作為技術手段,雖然對版權保護有重要的作用,但并不能解決所有的版權問題。其一,區塊鏈解決的是前期的版權歸屬問題,但是對上鏈之前信息本身的真偽與歸屬問題依然無效。雖然區塊鏈技術簡化了版權登記流程、降低了成本,但依然無法解決消除侵權內容以及后期維權等問題。并且,目前的區塊鏈技術并不能實現社交媒體上加密圖片的檢測,圖片創作者仍然會被侵權。其二,區塊鏈中心化的特點意味著未來將不存在獨家版權。但在行業內,獨家版權作品往往能獲得更多資源宣傳,而這也是平臺用于留住用戶的重要砝碼,去中心化后作者可能將失去獲得很多資源和收益。其三,目前市場上的區塊鏈版權平臺使用的區塊鏈系統各不相同,沒有形成統一的技術標準,未來這些平臺所登記的版權數據不同,將出現版權重復登記問題。其四,區塊鏈依賴哈希值實現加密、信息保護,但是畫作等藝術版權比具體的二進制數排列要廣泛,傳統版權鑒定,當原作稍作修改之后并不影響其版權歸屬,但是在區塊鏈系統上,此時哈希值已發生了變化,換而言之修改后的作品已經是一個新的區塊。區塊鏈版權對圖片等數字版權進行保護存在一定的難題。還需注意的是,當去中心化后,版權信息歸于個人保管,當密匙丟失,個人將無法再進行授權操作。其五,目前傳統版權行業對區塊鏈沒有清晰認識,部分企業對于版權保護也不夠重視,對于被侵權的利益大小沒有認知,所以對采用區塊鏈進行版權保護沒有特別的動力。故此,在目前技術和行業成熟度不夠的情況下,區塊鏈在版權問題上還不足以大規模應用。
(2)自媒體領域
近年來,隨著自媒體行業的快速發展,各種弊端也隨之出現。首先,部分自媒體為博取流量而出現新聞造假和網絡造謠問題。一方面,由于網絡的虛擬性因素,在互聯網上發布出來的文章難以做到溯源,互聯網新聞造假的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互聯網新聞造假問題一直是互聯網新聞行業難以避免和杜絕的問題。另一方面,網絡造謠問題在自媒體行業的發展過程中也屢見不鮮。互聯網新聞的重點是流量,流量是評判互聯網新聞是否有效的決定性因素。在互聯網新聞準入和門檻低、流量為王的多重環境因素影響下,采用偽造新聞事實嘩眾取寵、煽動網民關注點從而騙取流量的事件便會頻頻發生。在互聯網信息監管尚不完善的情況下, 新聞造假和網絡造謠問題仍舊是網絡自媒體行業的痛點。
其次,信息資源的盜用與抄襲阻礙了自媒體行業的發展。一方面,社交平臺的轉發功能使得信息資源能夠在各個社交圈層和信息平臺之間傳播;另一方面,對于互聯網平臺上自媒體創作的內容,無論是法律還是平臺的監管都難以做到有效的著作權保護。此外 目前法律和自媒體平臺對創作內容的著作權保護大部分集中于文章、圖片、視頻等內容,而對社交平臺上用戶的微博、在朋友圈發布的信息、音頻等內容缺乏必要的著作權保護,這方面的著作權保護問題依賴規范性文件和措施難以取得顯著的效果。
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減少上述問題。首先,區塊鏈的分布式數據存儲特征和分布式計算特征能保證文章和數據不被隨意篡改,從而構建底層數據庫,收錄所有新聞和數據,對新聞和數據的轉載以及引用也能夠從數據庫中找到來源和使用痕跡,從而減少因為溯源性不足而產生的網絡造謠問題,并杜絕新聞造假現象。同時,構建新聞信息的區塊鏈數據庫能夠提供強大而有效的新聞數據著作權保護,特別是針對目前缺乏保護的私人微博內容、朋友圈內容等,從而減少文章盜用抄襲以及數據剽竊行為,有效地維護網絡新聞的客觀性。
第二,區塊鏈技術可以倒逼新聞生產趨向內容質量提升,促進品牌發展。一方面,在以區塊鏈數據庫底層技術為基礎的互聯網自媒體創作環境下,被創作出來的自媒體作品能夠被收錄到數據庫中并能夠被查詢到,從而使同質化的新聞內容難以取得受眾關注和流量優勢,促使自媒體創作者創作出更具有獨特性的原創獨家內容,從而提高互聯網信息創作的質量;另一方面,在區塊鏈數據庫提供的強大的新聞搜索環境下,簡單的事實信息傳播無法適應自媒體激烈的競爭環境,也難以滿足互聯網自媒體受眾的閱讀需求,因此,提升新聞原創內容的深度也將成為互聯網自媒體發展的趨勢。
第三,有效結合媒體、咨詢、數據分析三大行業,開創自媒體發展新模式。在傳統的媒體發展模式下,媒體主要業務集中在傳統的采編業務上,不僅導致媒體自身業務范圍狹窄,行業競爭激烈,同時導致傳統媒體行業的發展空間有限。區塊鏈底層技術的引進,是對媒體發展模式的一次革新,因為區塊鏈作為一項互聯網底層技術,其分布式的數據存儲和加密計算技術能夠允許媒體建立自身的區塊鏈數據庫,存儲新聞數據和信息,并對特定新聞事件進行數據對比分析和數據爬取工作,從而將傳統媒體的業務邊界延伸到咨詢行業和數據分析行業。
(3)其他領域
“區塊鏈+權益保障”。區塊鏈技術可以保障數字文化領域內用戶的合法權益。以游戲行業為例,在網絡游戲行業中,游戲運營方以開發新服務器、新道具、角色裝備升級等方式展開運營并從中獲得收益,但也由此導致玩家在游戲中的虛擬資產逐步貶值,并且,一旦出現玩家離開游戲、運營方倒閉等情況,玩家的虛擬資產也會消失。通過引入區塊鏈技術,將玩家的虛擬商品所有權記錄到區塊鏈上,進而實現游戲虛擬資產永久且安全的存儲,保障玩家在游戲中權益,同時提升了虛擬資產交易的安全性。
“區塊鏈+金融服務”?;趨^塊鏈技術,在文化金融領域,可以提供數字資產交易和中小微文化企業信貸服務等功能。利用區塊鏈對版權進行確權,使之成為數字資產,可以實現版權更加便捷和安全的交易。這樣既發揮了區塊鏈在效率、真實和可靠性方面的優勢,又可以獲得海量真實的數據庫為其他投融資服務提供核心競爭力。同時,區塊鏈也為中小微文化企業的信貸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針對中小微文化企業輕資產的特點,區塊鏈在解決企業確權和價值評估的基礎上,同時解決了企業的資產、信用和行為記錄問題,可以有效控制中小微文化企業輕資產的風險。
文化產業與區塊鏈融合發展的主要問題
區塊鏈技術雖然可以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應用范圍還比較小,受到技術、制度等瓶頸的限制。
由于區塊鏈底層系統技術開發難度和投入都比較大,目前國內只有少數大企業具有開發底層系統的能力。這導致大多數區塊鏈企業底層系統類似,而在文化產業的細分領域內,區塊鏈產品的差異化程度較低。同時,目前區塊鏈企業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技術標準,使用的區塊鏈系統各不相同,無法解決跨鏈問題,難以實現信息的有效流通。并且,目前區塊鏈技術仍受制于能力限制,對于文化產業的很多痛點無法解決,例如對圖片和視頻的版權就難以有效保護。
對于傳統的文化企業,區塊鏈技術依然比較陌生;而對于區塊鏈企業,也還并不明晰文化企業的核心需求。所以,盡管區塊鏈已經在文化產業多個環節有所實踐,但效果還不明顯,距離大規模應用仍有距離。而且由于沒有真正成功并有示范效應的案例出現,大多數傳統文化企業對區塊鏈技術還停留在觀望階段。文化企業與區塊鏈企業之間交流不通暢,精通文化和區塊鏈的復合型人才少,也使在文化產業內難以形成好的區塊鏈應用環境。
還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文化產業內的一些制度也不利于區塊鏈技術的應用。
以版權保護為例,傳統文化企業需要為上下游企業合作單位提供國家版權證書,版權區塊鏈企業僅能提供存證,說明著作人和作品的所有者關系,無法滿足商業需求。而在版權公鏈沒有獲得大范圍認可的情況下,進行司法認證的區塊鏈數據仍需要與現有的系統兼容,使得區塊鏈版權存證不僅需要上鏈,還要獲得上下游企業的認可和司法的認可,給中小版權區塊鏈企業造成了巨大的負擔,文化企業也因此對區塊鏈版權保護持保留態度。
雖然目前區塊鏈在文化產業的應用還不成熟,但區塊鏈技術不可篡改、可信任等優點,仍將使之在文化產業的各個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首先,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的信息驗證、溯源,有效建立了全新的信任機制,促使整個創作、發布、交易環節公開透明,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發布的《2018年中國文創產業白皮書》指出:在文化產業,區塊鏈正在改變著數字版權的交易和收益分配模式、用戶付費機制等基本產業規則,形成融合版權方、制作者、用戶等的全產業鏈價值共享平臺。未來,借助區塊鏈技術,新文化產業可大幅度地降低交易成本,顯著提升產業鏈協同效率,更有力地保護各方參與者的利益,徹底改變傳統化產業的面貌。
例如:以明星或 IP 為源頭實現的區塊鏈應用,可以打造一條將投資人、音樂人、電影制作人、粉絲群體、藝人以及經紀公司等融于一體的價值共享鏈。直播平臺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直接建立起社區內用戶與用戶、用戶與主播、以及主播與廣告主之間的交易聯系,借此改善因直播平臺、主播經紀公司等中間商存在而產生的不平等分賬模式。
其次,區塊鏈與新技術的融合發展也將對文化產業產生重要影響。例如,5G 技術與區塊鏈的結合,可以為區塊鏈版權保護帶來新的改變。5G 將驅動大量的智能硬件,數據由過去的被動數據轉為主動數據,數據將幾何級上升并且數據顆粒更加細膩,破除了 app 對用戶的捆綁。內容的分發、收費隨之改變,在這種情況下,加入區塊鏈技術,就可以給每一給消費者生成單獨的智能合約,內容分發和收費將轉變成為更加精準到每一個用戶的智能合約。在這種情況下,版權的監督將更加準確。
第三,區塊鏈技術可以改善文化產業生態。利用區塊鏈技術轉化版權、IP等文化產業核心資產成為數字資產,并打通和協調社會各領域間的信息共享,形成更全面、更準確的社會信用體系,從而建立信任、透明的文化企業信用體系。可以解決作為文化產業發展主體的中小微文化企業貸款難、融資難的問題,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有效的資金支持。同時,區塊鏈與數字政務結合將打通政務體系中的數字孤島,實現政務數據跨部門、跨區域共同維護和利用,促進業務協同辦理,優化文化產業的營商環境。區塊鏈技術也將改造升級金融、物聯網、智能制造、供應鏈管理等生產領域,提升跨企業、跨行業、跨地域多要素協同,培育文化產業新的、高效的生產關系。
如有購買裝訂版白皮書《新文化白皮書(2019)— 文化與科技融合》需求,請聯系孫卓夫老師,聯系方式:sunzhf@sem.tsinghua.edu.cn。
參考文獻
[1] 2017年中國版權產業的經濟貢獻調研報告[R].北京:中國新聞出版研究,2019.
[2] 高敏,張名揚,吳巍.杭州互聯網法院上線全國首個司法區塊鏈[EB/OL].https://zj.zjol.com.cn/news/1033508.html,2018-09-18.
孫卓夫
美國拉文大學MBA,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研究員,主要從事文化產業及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等領域研究。曾參與《新文化產業白皮書2018》《新文化產業白皮書2019》《中國互聯網訴訟白皮書》等研究報告編撰,并參與網絡游戲研究,北京市等地區產業及園區規劃等多項院地合作項目。曾接受《中國新興戰略產業》雜志采訪,學術文章受清華智庫收錄,并發表于《數據》等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