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0 日晚,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產業轉型顧問委員會委員、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泰證券研究所所長李迅雷出席由《財經》雜志、《財經智庫》、沙特基礎工業公司共同組織發起的“財經前沿系列直播——全球經濟如何應對至暗時刻”線上論壇并發表講話,結合長期金融從業積累而來的豐富經驗和專業視角分析疫情影響下的經濟結構問題并給出應對意見。
李迅雷將疫情比作是加劇中國經濟結構性分化的“催化劑”、“加速劑”,表明這一固有問題帶來的不良影響應當被金融從業者重視起來。他還表示,中國目前對疫情的判斷不能過于樂觀,要堅守底線,穩定經濟,做好迎接未來更多沖擊的準備。
疫情加劇中國經濟結構性分化問題
講者/李迅雷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產業轉型顧問委員會委員
過去,中國經濟依靠投資拉動,而現在則依靠消費拉動,并且消費還將在未來對拉動經濟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國也同美國一樣出現了愈發嚴重的貧富差距問題,這對我國整體的消費經濟是不利的。具體表現在我國奢侈品消費占全球份額近 1/3,高端消費突出,但中低端消費相對較弱,其背后的原因就在于中低階層收入增速較緩,而高階層收入增速較快。這一情況在股市上的體現也十分明顯。2019 年有兩大板塊的走勢十分強勁,一類是大消費,包括醫療、家電、食品等,這類消費品也日漸趨向高端化、品牌化;另一類是高科技。
事實上,我國經濟增速放緩而導致的經濟結構性分化問題在疫情發生之前就已出現,疫情作為“催化劑”、“加速劑”使分化現象進一步加劇并突顯,這種分化也可稱之為新舊動能轉化、區域分化或行業集中度的提升。比如在長三角、珠三角等人員大量集中地區,2019 年浙江省新增常住人口超過廣東省,這就是區域的分化、人口的分化還有居民收入的分化的表現。疫情過后,分化程度可能會愈發明顯,原因是疫情對大部分低端產業、中低收入勞動者帶來的沖擊更明顯,比如餐飲、旅游、百貨等行業,而互聯網、機器人、5G、通信等偏高端的行業因需求不同而受到的沖擊則較小。大環境的變化對行業的沖擊會直接反應在企業身上,由此造成頭部企業市場份額加速提升,而非頭部企業則可能面臨大環境的優勝劣汰。
所以,無論是民眾還是投資者都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即使沒有此次疫情的干擾,我國經濟結構性分化問題也會存在并日漸加深,全球經濟也已受到了牽制。并且,我國對疫情的判斷不能過于樂觀,要守住自己的底線,適度提高財政支持率,追加 6—8 萬億的財政支出用于投資,保持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解決當前的就業問題,面對未來的諸多不確定性問題更應做到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