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齡化現象的加劇,養老問題成為了我國亟待解決的社會熱點問題,我國養老產業也開始進入飛速發展的時期。國家通過一系列相關政策大力支持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積極探索社區養老、醫養結合等新型養老模式。隨著養老服務領域相關技術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進步,養老產業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智慧養老逐步興起,我國養老產業正在進入智慧養老的新時代。
智慧養老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國生命信托基金提出的,它的原名為“全智能老年系統(Intelligent Older System)”,即老年人可以脫離時間和空間的束縛享受到高質量的老年生活
[1]
,主要是通過先進的管理技術、計算機技術、無限傳感網絡,將老人、社區、醫護人員、醫療機構、政府、服務機構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為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物聯化、互聯化、智能化的養老服務
[2]
。具體來說,智慧養老是指利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科學技術,圍繞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安全保障、健康管理、娛樂休閑、學習分享等各方面的內容,支持和服務老年人的生活,對涉老信息自動檢測、預警甚至主動處置,實現與老年人友好、自主式、個性化智能交互,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3]
。
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驅動
智慧養老的關鍵技術包括智慧養老設備終端、提供養老需求和風險服務的物聯網架構、大數據等技術
[4]
。智慧養老設備終端包括可穿戴設備、便攜式健康監測設備、自助式健康檢測設備、家庭機器人等,如生命體征監測器對老人的生命體征狀況進行即時檢測,在老人身體出現異常時自動報告給控制中心并及時反饋給醫院,從而實現不間斷的檢測和服務。提供養老需求和風險服務的物聯網架構則是一種基于網絡數據交換技術、具有自配置能力的動態網絡基礎架構
[5]
。智慧養老服務中的物聯網正是通過標識全部養老服務中每一個作為環節的“物”,將智能接口與信息網絡進行整合,從而從生活照護、醫療護理、娛樂互動等多個層面共同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智慧養老產業中的大數據技術不僅整合了于老年人生活、健康相關的各項數據記錄,還包括與提供養老服務的企業有關的資質性數據,為行業效率的提高提供支撐。
智慧養老的內涵十分豐富,不僅能夠根據老年群體的需求重新定義服務,改變了傳統養老模式下養老產業粗放式發展的現狀;還能夠挖掘養老市場的潛在需求,投放精準服務,解決養老服務行業中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智慧養老產業是把以互聯網技術和現代智能產品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與醫療機構及養老服務資源進行有效對接和整合,秉承以智慧居家養老為主、社區和機構養老為輔的產業模式,為老年人提供更智慧的健康養老服務
[6]
。
目前,我國智慧養老行業正在形成包括智慧養老產品、智慧養老服務和智慧養老服務對象的產業鏈條,包括上游的硬件制造、中游的服務運營與下游的服務對象,如圖 1 所示。
我國智慧養老產業發展歷程可劃分為如圖 2 所示三個時期。
我國智慧養老始于 2012 年,全國老齡辦在 2012 年首先提出“智能化養老”的理念,鼓勵并支持開展有關智慧養老的實踐探索。2013 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全國老齡委成立“全國智能化養老專家委員會”,為我國智慧養老產業發展制定目標,引路導航。
2014 年至 2018 年,為我國智慧養老發展期。2014 年,國家民政部發布通知,在北京市第一社會福利院、北京市大興區新秋老年公寓、江蘇省無錫市失能老人托養中心等全國7家養老機構開展國家智能養老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試點工作;2015 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要“促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2016 年,工信部、國家衛計委和民政部三部門聯合召開“信息技術和健康養老融合發展論壇”,提出要加強對智慧健康養老產業體系的推廣,做大做強智慧健康養老產業,并在論壇上發布了《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白皮書》。
2017 年,國家出臺《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2018 年,國家發布《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2018年版)》等政策,推動了我國智慧養產業的不斷發展。
2019年1月21日,工信部、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主辦了第二界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大會,大會上指出“發展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并再次明確了智慧養老相關產業政策及智慧養老發展路徑。智慧養老行業專業人士預言,智慧養老產業將迎來發展黃金期。
養老行業的根本目的主要包括兩個維度,一是老年群體的平權性,即從根本上增強老年人的主體性,使得老年人擁有與中青年群體同等水平的生活能力。
[7]
二是老年群體的特殊性。由于老年群體對于物質和非物質方面的需求較為特殊,包括經濟援助、生活照顧、精神慰藉、人文關懷等多個方面。一般來說,城市地區的老年人群體與農村地區的老年人群體相比,收入來源較為穩定,經濟水平較高,因此,其養老需求更加多樣和復雜。尤其是隨著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普及和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地區老年群體的需求逐漸從經濟保障轉向了精神層面的體恤。但是,一般養老服務的類型主要集中在物質生活方面,主要是提供送餐、打掃衛生等基本生活照顧,而對健康護理和精神慰藉的關注比較少。而
智慧養老能夠較好地識別、滿足老年人群較高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化解老年風險。
智慧養老服務體系能夠快速的對養老風險和需求作出即時反應,將風險和需求信息準確地從終端傳遞至服務商,有利于信息接受者進行反饋。利用快捷、高效的信息傳遞方式,
智慧養老能夠有效地減少傳統養老方式中信息傳輸的繁瑣環節,使得養老風險能夠得到及時化解,養老需求得到及時滿足,也有利于加強信息傳輸的準確性,提供富有個性化的服務。
我國傳統的養老模式對于人力的需求非常大,尤其是隨著我國老齡化現象的加劇,能夠較長時間地投入工作、且具備高素質水平的看護人員逐漸供不應求。
智慧養老體系在技術和網絡的支持下能夠有效地彌補上述人力資源不足所帶來的缺陷
,如智慧養老體系中一些固定的、模式化的工作往往交由人工智能完成,節約了人工成本,促進養老服務由人工式的服務轉變為智能化與信息化的服務。
李紅娟
博士,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金融科技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從事金融科技、系統安全、產業園區規劃、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等領域研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項,軟件著作權1項;曾參與多項“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和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的研究工作;發表EI論文8篇。帶領團隊完成“新基建競爭力指數”、“數字創新小鎮產業規劃”、“科技助力競技體育”等項目;參與“集團戰略規劃與戰略定位”、“央企高質量發展”、“數字新零售”等項目。參與撰寫《中國新基建競爭力指數白皮書(2020年)》《2020保險科技洞察報告》、《金融科技在小微企業信貸中的應用發展研究報告》、《社區服務及其智慧化白皮書》等6份報告。
參考文獻:
[1] 席恒,任行,翟紹果.智慧養老:以信息化技術創新養老服務[J].老齡科學研究, 2014(7):12-20.
[2] 孫夢楚,高煥沙,薛群慧.國內外智慧養老研究進展[J].特區經濟,2016,(06),71-73.
[3] 左美云.智慧養老的內涵、模式與機遇[J].中國公共安全,2014(10):48-50.
[4] 席恒,任行,翟紹果.智慧養老:以信息化技術創新養老服務[J].老齡科學研究, 2014(7):12-20.
[5] 孫其博,劉杰,黎羴,范春曉,孫娟娟.物聯網:概念、架構與關鍵技術研究綜述[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0,33(03):1-9.
[6] 楊武.新時代智慧養老產業的發展趨勢與意義[J].人民論壇,2019(19):66-67.
[7]朱海龍.智慧養老:中國老年照護模式的革新與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6,45(3):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