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gress id="rrndj"></progress>
    <rp id="rrndj"></rp><rp id="rrndj"></rp>
    <rp id="rrndj"><nav id="rrndj"><input id="rrndj"></input></nav></rp>

    <progress id="rrndj"><i id="rrndj"><sub id="rrndj"></sub></i></progress>
    掃碼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

    孟慶國: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大數據與政府治理

    2020-03-17






    文/孟慶國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副院長、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我國近年來面臨的最嚴重公共衛生危機。這既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對我國政務數據治理工作的一次實際檢驗。經過全國上下共同努力,目前已呈現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在應對疫情的過程中,大數據作為一種有力的技術手段,在疫情防控、監測分析、資源調配等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但同時也暴露出政府治理能力存在的一些問題和面臨的諸多挑戰。


    一、大數據在應對疫情的過程中發揮顯著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3月2日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強調:“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大數據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典型代表,在此次應對疫情中發揮了顯著的作用。

    一是為快速準確判斷疫情態勢提供了重要參考。許多地方基于三大運營商數據的人口流動大數據分析,對駐留、到訪重點區域的人群進行流動分析和大數據畫像,為各地政府部門判斷疫情態勢、做好疫情防控提供了決策支撐。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機構基于疫情發展實證數據同化SARS案例模型,積極開展新冠肺炎疫情發展趨勢研究,構架研發出疫情態勢可視化系統,為國家衛健委、中國疾控中心、科技部等多個部門和北京、湖北、廣東等多個地方提供了精準的第一手疫情發展態勢分析報告。

    二是為科學合理開展疫情防控提供了關鍵支撐。依托國家“互聯網+監管”系統,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公室、國家衛健委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整合跨部門、跨行業、跨層級的數據資源,快速開發出“密切接觸者測量儀”,公眾只要輸入姓名和身份證號碼,就能知道自己是否是密切接觸者。民航、鐵路等部門根據掌握的出行人員數據,快速上線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患者行程查詢系統,第一時間向旅客發送通知和預警。

    三是為及時全面了解應對輿情提供了有力支持。人民網的人民數據上線“戰‘疫’新動態·人民數據查”,運用大數據分析,第一時間收集并同步各省市區縣政府、防疫防控指揮部,以及交通、衛生、食品藥品、教育等部門疫情防控的最新政策和措施,幫助公眾實時了解權威信息,增強科學防控知識。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沈陽教授發起的“雷火研究計劃”,在全面收集分析網絡數據基礎上,每日發布輿情研究報告,為政府、企業、媒體和海內外研究者提供參考。



    二、政府治理能力在應對疫情時面臨突出挑戰


    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強調:“既要立足當前,科學精準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更要放眼長遠, 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針對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 ,該堅持的堅持,該完善的完善,該建立的建立,該落實的落實”。應對疫情的過程中,雖然大數據展現了一定的力量與成效,但同時也暴露出各地各部門在收集數據、管理數據、應用數據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問題,政府治理能力面臨突出挑戰。

    疫情爆發后,各地進行了大量的數據統計和梳理工作,包括人員流動數據、醫療系統資源數據、相關物資數據等等,不少數據都是反復填報、層層統計,嚴重制約了響應速度,數據基礎仍顯薄弱。應對疫情過程中,不少政府人員習慣文來文往,對數字不夠敏感,一些地方發布會通報數據多次出錯、領導干部對重要數據說不清楚、發布數據遲緩或多次修改,反映出一些部門對數據重視度不足。在抗“疫”斗爭中,一些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仍有待提升。


    三、新冠疫情對大數據與政府治理提出了新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指導應對疫情時強調“ 要鼓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技術 ,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更好發揮支撐作用”。這既是對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要求,也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要求。未來在依托大數據持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過程中,我們應著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數據資源體系,打造數據化的政務工作模式。 前期政務信息化工作往往是將原有業務體系從線下搬到線上,將信息化作為工具使用,并沒有深刻意識到數據的價值,對數據資源的留存、整理和復用存在不足,數據資源不夠體系化,導致應對疫情時大量出現數據臨時采集、反復統計、手工填表、層層上報等情況。在未來工作中,迫切需要提高各地各部門對數據治理的認識水平,將政務工作與政務數據緊密結合,進一步將政務工作數據化。實時精準地掌握全景數據,在應對各種需求時,實現問數據要信息、問數據要結果,而不是層層填報,真正做到心中有“數”。

    二是持續問數據要效率,提高政府治理現代化水平。 現有政務數據資源的采集、管理和使用,基本都是從具體應用需求出發,大量數據資源沉淀在不同的系統和平臺中,缺乏整體規劃統籌。這次疫情中,明顯暴露出單個系統很好用,系統共享很困難;單獨數據能說清,跨部門、跨行業匯總很困難等現象。在未來工作中,迫切需要構建一套跨系統、跨平臺、跨業務、跨部門、跨地域的政務數據資源組織模式?;凇叭龣喾种谩钡睦砟?,將政務數據的所有權、管理權和使用權分離,讓數據在系統間流動起來,真正成為開展所有政務工作的基礎性資源。

    三是不斷提升基于數據的科學化決策能力。 政務數據蘊含著巨大價值,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些地方和部門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手段,開展了一系列探索和實踐。在未來工作中,要深入結合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移動應用等技術應用,以疫情防控中的大數據應用為示范,推動各地各部門深入運用大數據資源、技術和平臺,轉變政務工作中的傳統思考和決策模式,讓數據成為政務治理的“顯微鏡”“望遠鏡”,直觀反映經濟社會的運轉狀況,深入挖掘數據價值,創新應用方式,構建“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新型政府治理體系。

      作者簡介  


          孟慶國,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執行院長、清華大學電子政務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互聯網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中國工程科技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未來政府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領域:政府治理與創新、電子政務與政府信息化戰略、政務服務與績效評估等。出版相關論、編、譯著10部,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150余篇。曾獲清華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教育部中國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全國黨建研究會優秀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曾獲清華大學“學術新人”獎、清華大學“良師益友”特別獎,以及北京市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北京市“四個一批”理論人才等獎項或稱號。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_在线观看中文字幕日韩_中文字幕免费日韩不卡_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 <progress id="rrndj"></progress>
    <rp id="rrndj"></rp><rp id="rrndj"></rp>
    <rp id="rrndj"><nav id="rrndj"><input id="rrndj"></input></nav></rp>

    <progress id="rrndj"><i id="rrndj"><sub id="rrndj"></sub></i></prog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