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產業轉型研究》專刊前兩期刊物在發行后收獲了強烈反響,得到了產業界的一致好評。目前,《產業轉型研究》專刊第三期刊物已正式刊發。本公眾號會對《產業轉型研究》??谌谥兴珍浳恼逻M行持續報道,歡迎各位讀者關注。
本文發表于《產業轉型研究》???2021 年 第 9 期總第 325 期的文章,特此分享,以饗讀者。
創新社區數字文化建設數字化為社區治理賦能
文/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
數字經濟時代社區數字文化建設是社區文化發展過程中順應時代潮流、緊跟時代步伐的重要舉措。
社區數字文化建設應基于數字經濟時代的移動互聯網和網絡社交媒體平臺,以多元化、信息化、對稱化和規范化為特點,涵蓋物質文化建設、行為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和精神文化建設四個層面的內容,通過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數字技術手段,致力于信息服務公開透明,內容豐富活潑多樣,溝通互動方便快捷,資源配置優化合理,文化建設特色鮮明。
文化建設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大計,而社區文化則是我國文化建設的基礎組成部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以及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社區數字文化建設的任務就顯得尤為重要。
社區數字文化建設依托于移動互聯網、網絡社交媒體平臺和智能終端網絡工具,通過數字技術的平臺、工具和手段,打造社區網絡全面覆蓋、社區文化資源共享、社區居民互動暢通、社區管理協調一致的新型社區環境。社區數字文化建設是社區居民提升精神層次、建立共同觀念、凝聚社區力量、塑造社區精神的新途徑。新時代背景下社區數字文化建設的內容大致分為三部分:
首先,行為文化建設。社區行為文化建設是指社區居民在各種長期交往活動中所參與的文化活動,即文化活動。數字經濟時代,社區文化活動從組織、宣傳、運營、推廣各個層面都與移動互聯網以及數字技術密不可分。
其次,精神文化建設。精神文化亦為觀念意識形態文化,精神文化的內容包括社區道德品質、社區獨特精神、社區思想觀念等方面,精神文化是社區居民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精神風貌、道德品質的內在體現。社區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不被社區精神文化影響。
第三,制度文化建設。
物質文化是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的表層文化,那么制度文化就是社區文化建設的深層文化。制度文化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全體社區居民在長期的交往活動中,約定俗成的行為規范和準則;二是社區主管單位以及社區居委會對于社區文化建設的組織結構、管理方法和規章制度。新的時代背景下,社區工作組織體系、社區文化管理體系、社區規章制度體系,需要借助數字技術的工具、平臺和手段,完成制度文化建設與數字技術的融合。
社區數字文化建設不同于傳統的社區文化建設,是以移動互聯網為信息傳輸載體,以區塊鏈、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為手段,以PC端、智能移動設備等多元化的接收發送終端設備,突破了傳統社區文化建設的速度局限、地域局限等缺點,使得信息傳播、交流互動等能夠打通“最后一公里”,實現文化思想、文化內容、文化資源快速深入基層。
第一,文化宣傳多元化。在傳統的社區文化體系內,社區新聞、活動、通知和服務等信息通過社區布告欄、新聞欄等對外宣傳。進入互聯網信息化時代,單一、低效的宣傳欄獲取信息渠道已經不足以滿足社區居民的需求。社區數字文化則可依托互聯網,借助微信、微博、網頁、App等社交媒體網絡平臺,使社區居民足不出戶便可了解社區的動態,給社區居民帶來方便、高效和快捷的新體驗。
第二,文化內容信息化。社區文化建設與數字化融合的特點主要體現為溝通互動數字化、服務反饋數字化、文化內容數字化,而文化內容數字化是社區文化建設最顯著的特色,海量的線上文化內容和活動,可為社區居民帶來更多文化資源的供給,不斷豐富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推動信息化文化社區的構建。
第三,文化主體對稱化。數字技術使社區文化建設突破了傳統的由信息發布者到信息接收者的單向傳播的限制,社區居民可以通過多重互動反饋機制,向社區工作者發送對于社區工作的意見與建議。社區居民和社區工作人員雙向、對等地發布和接收信息,體現了文化主體對稱化的特點。與此同時,社區居民可以參與到社區文化建設的各個層面的建設中,集社區居民的智慧建設社區文化,使基層社區組織工作人員能更好地籌劃社區文化建設、服務社區居民,從而提升社區文化建設的品質。
第四,文化管理規范化。傳統的社區文化建設中,社區居民的身份信息、社區住戶的居住情況等社區居民的基本信息,社區工作者要步入每家每戶采集信息。數字經濟時代,社區居民通過互聯網絡輸入自己的信息內容,社區工作人員便可以查收到相關信息,避免入戶采集所產生的差錯,實現了社區文化制度建設的規范化。
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為社區數字文化建設開辟了新的道路,但是在建設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諸多問題。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和經濟飛速發展,我國社會轉型和社會治理的重點越來越集中到社會治理體系的轉變上,社區在其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社區文化建設過程中,應充分發揮黨建的引領作用,結合數字經濟時代的技術特點,進一步創新社區文化建設理念,以創新社區數字文化建設為抓手,從國家政策、技術手段、生活理念和社區居民實際需求等方面出發,打造社區數字文化平臺,增強社區多元主體間的凝聚力,構建參與廣泛、內容多樣、形式豐富、機制健全的社區數字文化服務體系。
在具體做法上,可利用移動互聯網信息技術搭建社區數字文化服務平臺,引入數字共享理念,重點關注文化娛樂、教育學習、居民關懷等方面。通過構建社區數字文化創新模式,并以資訊播報、知識傳播、志愿服務、線上線下相結合等不同形式,從居民的日常文化生活入手,延展到更多精神關懷,進行方便、快捷、全方位的文化服務,引導居民樹立文明共建共享理念,將社區數字文化服務平臺建設成為真正的文化成果惠民和文化發展共享的重要承載。并且,還可以將這種服務平臺和理念在各社區推廣,利用數字技術,更好地促進社區與社區之間的互動,打通各社區結點,形成各社區聯動共享態勢,建造一個和諧發展的大環境。
社區數字文化需要黨組織、居民、文化組織等多方參與共同搭建,其中,黨組織主要承擔引導、支持的職責;文化組織則通過實行無償或者部分盈利服務,拓展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范圍,提升服務質量;居民是社區數字文化建設的主體,既是惠利對象,又是參與者。社區居民在參與社區數字文化構建的過程中,應注重發揮黨員的帶頭作用,將黨建工作與社區數字文化構建結合起來,通過誠信積分、志愿服務、文化比賽等各種方式,刺激社區家庭的參與意愿。同時,要注重加強社區老人和年輕人的聯系,使老年人不再孤單,年輕人不再游離,共同凝聚社區集體意識,參與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建設。
在具體建設過程中,社區黨組織和物業企業,應立足“互聯網+”服務社區的理念,將數字技術運用到基層黨建工作之中,加強對基層組織的管理,通過App、微信、微博、抖音等多種方式,加強與社區居民的交流,及時了解居民需求并提供反饋,提高黨建工作效率和服務群眾水平,實現文化資源的社區共享。同時,社區黨組織應重視宣傳工作在社區文化構建過程中的作用,以公眾號、抖音等平臺創新宣傳思想工作載體,優化宣傳內容,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此外,還應充分發揮平臺優勢,從PC端到移動端精準發力,搭建群眾性數字文化陣地,開展各類數字文化活動,如線上文化比賽、公益集市等,以豐富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社區居民的精神文明水平。
社區數字文化平臺是構建社區數字文化體系的載體,在新的社會治理形勢下,應聚焦于數字文化的主線,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手段,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以數字化為社區治理賦能。尤其應注重與社區黨組織的聯合,發揮黨員帶頭作用,應通過健全黨員志愿服務網絡、豐富黨員志愿服務內容、拓寬黨員志愿服務形式、規范黨員志愿服務運行管理,扎實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活動,讓廣大共產黨員成為良好社會風尚的倡導者、社會文明的傳播者、升級發展的踐行者。形成以黨建為核心,以志愿服務、教育培訓、文化宣傳、文化活動等為多種形式的,構建一套特色鮮明的、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的社區數字文化體系。
其中,志愿服務旨在建立和諧互助的友善社區,為社區內需要幫助的家庭和人群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其中,以幫助社區老人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形式的社區養老是志愿服務的重點之一。隨著社區居民老齡化的趨勢,老年人成為社區文化服務重點對象,對養老提出更高的要求。構建“醫養一體”化養老模式成為時代發展方向??梢酝ㄟ^資源整合,以社區數字文化平臺為途徑,成立以黨員為核心的志愿者隊伍,線上線下相融合,為需要幫助的社區老年家庭建立檔案,關愛“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供專項養老服務。
教育培訓是對于幼齡學生采取網絡加現場輔導形式,對于大齡學生采用遠程教育服務,搭建社區教育服務平臺??朔臻g的限制,讓學生之間互動、家庭之間加強聯系,形成共學共幫的社區學習氛圍。
思想宣傳是利用微信、抖音等新的宣傳形式,進一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造社區宣傳文化品牌。宣傳內容主要包括社區內的生活資訊、好人好事、文化精品等信息,并對接相關政府部門,起到政策宣傳上傳下達的作用。
文化活動需要充分發揮數字平臺優勢,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線上活動,聚合更多社區居民參與。例如,可通過開展“云過節”活動,組織社區居民參與到春節、元旦、中秋等各類傳統節日中,形成優秀的社區節日氛圍,并可將線上過節與線下慰問結合,通過黨組織在節日中給社區困難居民送溫暖,進一步培育溫馨的社區氛圍。又例如,可以組織線上文藝比賽,發動社區居民通過視頻、照片等形式,展示自身才藝,對優勝者給予獎勵。此外,可以鼓勵社區有直播愛好的居民,通過直播形式展示各自特長。
同時,社區數字文化平臺應鏈接社區電商,使黨員和普通社區志愿者在志愿服務的同時,享受到一定的社區優惠。例如,志愿者在為社區做志愿服務、教育培訓等工作同時,可以獲得相應的積分,并通過積分在社區電商領取商品。并且,對于文化活動的積極參與者,也可以給予相應積分,使其可在社區電商進行消費,以此鼓勵更多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數字文化活動。
訂購須知:
各位讀者如有購買《產業轉型研究》??谌谛枰陕撓狄韵吕蠋煟?/span>
朱栩葶老師:
聯系電話:010-83021220
郵箱地址:zhuxt6@sem.tsinghua.edu.cn
內容來源|《產業轉型研究》???021年第9期 總第325期
編輯|段文秀
審核、責編|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