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gress id="rrndj"></progress>
    <rp id="rrndj"></rp><rp id="rrndj"></rp>
    <rp id="rrndj"><nav id="rrndj"><input id="rrndj"></input></nav></rp>

    <progress id="rrndj"><i id="rrndj"><sub id="rrndj"></sub></i></progress>
    掃碼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

    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總體設計技術專家組負責人張希良—— 努力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中國力量

    2021-08-31

    為響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部署,清華大學正圍繞這一目標推動開展系列工作。26 日,《人民日報》刊發了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張希良教授的人物報道《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總體設計技術專家組負責人張希良——努力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中國力量》,讓我們跟隨這篇報道,了解張希良教授助力實現雙碳目標,踐行清華人使命擔當,帶領團隊為我國低碳能源轉型和氣候治理作出重要貢獻的故事。

    undefined

    △ 張希良(左二)和學生們在觀看模型計算結果


    雨后的清華校園格外安靜,行至一座設計獨特的寶藍色建筑前,只見大樓碧波環繞,外墻的太陽能光電板間點綴著片片綠植——這幢頗具特色的節能建筑,便是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所在地,也是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總體設計技術專家組負責人、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希良的辦公地。

    處理日常工作、為一個國際學術會議錄制致辭視頻……雖正值暑假,但張希良仍然忙碌。

    開拓——


    “沒什么捷徑,只能是通過大量調研,一點一點地改進方案”


    7 月 16 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也因為這個原因,這些天,張希良格外忙碌。

    2013 年受北京市發改委委托帶領團隊承擔北京碳排放權交易試點關鍵制度的研究任務,2015 年成為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總體設計技術專家組負責人……張希良辦公室里,寫著密密麻麻公式的白板,厚厚的一摞證書、成果采用證明等,都記錄著這些年來他與碳市場的點點滴滴。

    2013 年,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用張希良的話說,“一切都是在‘摸索’”。

    “前前后后跑了有 40 多家企業,從了解各家企業的主流產品、碳排放情況、減排潛力,到和企業負責人交流配額分配的標準、方法……”為了得到準確信息、做出讓相關政府部門和企業認可的配額分配方案,張希良團隊一家企業一家企業地調研,一個方案一個方案地推敲。

    “剛開始難度很大,很多人對碳市場還沒什么概念?!睆埾A蓟貞?,“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但也是打基礎的關鍵時期。沒什么捷徑,只能是通過大量調研,一點一點地改進方案。慢慢地,我們的方案設計逐漸在北京試點碳市場建設中得到應用,后來我們又承擔了全國碳市場的總體設計任務。”

    這其中,最讓張希良自豪的,是團隊對碳市場設計理論的創新性探索?!疤际袌隼碚撈鹪从趪?,之前在發展中國家還沒有建成一個有效的碳市場。要建設中國碳市場,就必須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睆埾A冀忉?,“這樣,才能在盡量減少對企業生產成本影響的同時,也起到促進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作用。”張希良團隊在碳市場關鍵要素和核心框架設計等方面的多個研究成果,被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總體設計采用,團隊更獲得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

    從事這樣開拓性的工作,對張希良來說,已不是第一次。2004 年,張希良作為專家建議稿起草專家組主要負責人之一,參與了我國可再生能源法的起草工作。他告訴記者,從梳理文獻到推論研討,從基層調研到國外學習,為了完成可再生能源法(草案)專家建議稿,團隊花了整整兩年時間?!澳軌蜃鳛閷<医M成員參與國家立法,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國家對能源轉型的重視,更加堅定了在這條路上繼續探索的信心和決心?!睆埾A颊f。

    協作——


    “更多的智慧、更廣泛的合作,才能取得更多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


    除了書籍,在張希良的書柜里擺得最多的,就是照片。
    “這些都是我的學生。這個以前是學熱能的,這個本科是學財務管理的,我們之前參與起草可再生能源法時還專門招了法學專業的博士后……”說起學生,張希良滿臉自豪。碳減排涉及方方面面的內容——各行各業的企業、各不相同的技術,還有復雜的金融知識、法律知識等。所以,在張希良看來,碳減排研究,團隊協作是最重要的事。
    其實,張希良的學生不但來自不同專業,畢業后的去向也很廣泛——有的進入政府相關部門,有的進入企業,還有的自己創業?!盁o論在哪個工作崗位,我的學生們總是對‘低碳’‘綠色’格外關注?!睆埾A颊f,“碳減排遠不是一個人、一個團隊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這些孩子畢業后,能在各自崗位上為碳減排作出貢獻,進而影響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這就非常好了?!?/span>

    從一個人、一個團隊,到更多人、更多地方……這些年,張希良帶領團隊與其他院校開展合作研究、去國外學習交流先進經驗、參與國際合作項目?!暗吞寄茉醇夹g從發明、創新,再到大規模商業化利用,都需要國際化合作,更多的智慧、更廣泛的合作,才能取得更多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他說。


    轉型——


    “哪里有需要,我們的研究就在哪里”


    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是張希良學習和工作了 20 多年的地方。1993 年,張希良來到這里,師從邱大雄教授和顧樹華教授攻讀博士學位?!霸谶@里,我最佩服、也是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學院里的這些老先生們。他們都有一種家國情懷,愿意為了國家奉獻自己,也希望可以為國家的發展做一些事情,在個人榮譽方面卻從不計較。就是這樣的精神,一直在激勵著我、指引著我?!睆埾A颊f。

    “能為國家的需要做點事”——這是 20 多年來,張希良一直努力的方向?!拔铱即髮W那會兒,咱們國家整體處于能源相對短缺的狀態,農村尤其如此?!睆埾A蓟貞洠虼怂x擇從事農村能源研究。

    2004 年,因參與起草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成為張希良的主要研究領域之一。之后,隨著研究進一步深入,張希良開始更加關注國家能源轉型方面的課題。從 2009 年提出的到 2020 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45%,到 2015 年提出的到 2030 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60%—65%,再到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及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運行,張希良所在的團隊都參與了研究論證,“可以說,這些年國家在能源方面的很多大事我們都趕上了,這讓我們更加感到一種使命感。”

    “一個研究人員,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情懷、有擔當。哪里有需要,我們的研究就在哪里。”張希良說,“我們這個團隊不大,但我們也有自己的情懷——那就是,努力為國家的氣候治理提供研究方案,為全球的氣候治理貢獻中國力量。”



    家檔案

    張希良,1963年生,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教授?,F任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重點研究團隊“能源管理與氣候政策”團隊負責人。
    他致力于能源低碳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政策研究,是可再生能源法(草案)專家建議稿起草專家組主要負責人之一、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總體設計技術專家組負責人。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總體方案研究成果獲得第八屆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2021年,他被生態環境部授予氣候變化領域“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專業技術領軍人才”稱號。



    文章來源|清華新聞網
    內容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8-26 申茜 何宇澈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_在线观看中文字幕日韩_中文字幕免费日韩不卡_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 <progress id="rrndj"></progress>
    <rp id="rrndj"></rp><rp id="rrndj"></rp>
    <rp id="rrndj"><nav id="rrndj"><input id="rrndj"></input></nav></rp>

    <progress id="rrndj"><i id="rrndj"><sub id="rrndj"></sub></i></prog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