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產業轉型研究》專刊創刊刊物在發行后收獲了強烈反響,得到了產業界的一致好評。??诙诳镆芽⊥瓿桑酒诳锔茄埩藬滴谎芯繑底謺r代產業轉型理論和實踐的專家學者及企業者們,各抒己見,探索全球經濟數字化轉型的基礎理論,及大量的企業數字化轉型實踐先進案例,展現最活躍的數字生產力在不同商業環境下的創新應用,在 2021 年這一“十四五”開局之年,更好地為中國經濟的數字化轉型服務。
本公眾號會對《產業轉型研究》??诙谥兴珍浳恼逻M行持續報道,以下為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研究主管羅培發表于《產業轉型研究》專刊 2020 年第 11 期的文章,特此分享,以饗讀者。
產業轉型的數字化思維
文/羅培
新一輪科技革命加速推動著人類社會進入數字時代,新冠肺炎疫情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產與生活。過往的生活方式、傳統的經濟模式、舊有的世界格局,都面臨著深刻變革。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全會提出要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建設數字中國,加快數字化發展。
生產力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特別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數字技術不斷涌現,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同時,在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的作用下,原有的土地、勞動力、資本和技術等要素也有了新內涵;由這些新生產要素所構成的新生產力,推動傳統經濟社會向數字經濟社會轉型升級。新生產力必然要求有新生產關系與之相適應,這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中國在全球格局新時代迎來的最重大、最關鍵的機遇和挑戰。因此,傳統產業轉型、新興產業發展的核心內涵是數字化,即要充分運用數字化新技術,發揮數據要素作用,構建數字化新生產關系,以適應數字化新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新興產業創新發展,不是小修小補、小打小鬧,而是根本性、革命性的變革,必須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建立數字化思維。
進入數字經濟新時代,經濟活動從有限的物理空間升維到無限的數字空間。物理空間給傳統經濟設置了邊界。在物理空間中,資源有限而且越用越少;人員活動、物品流動受空間距離、空間大小、周邊環境限制;人、事、物受時間約束,只能隨時間單向、連續向前。而數字空間為數字經濟提供了無限的疆域。在數字空間中,資源無窮無盡、越用數量越多、越用質量越好;人、事、物的流動、交互沒有距離、沒有邊界;不受時間約束,可以回到過去重現歷史、融入歷史,也可以預測未來、體驗未來。
由此帶來的是,產品模式、商業模式、管理模式、思維模式等將隨之發生重大變革。同樣的一畝農田,加上一個攝像頭,就成為一個可直播的“數字農場”,除了地里的農作物產出,還有更可觀的粉絲經濟等價值分享收益。同樣的一個老師,以前在教室里只能教幾十名學生,現在在網上課堂就可以教成千上萬名學生。同樣的一毛錢,如果是一枚鋼兒,恐怕只能躺在抽屜里無人問津,而在余額寶里卻還能產生利息。同樣的一臺電腦,以前只是為你一個人服務,現在卻可以分享算力給其他人。
進一步升維思考,有限的物理空間疆域和無限的虛擬空間疆域連在一起,將為新的業務模式創新提供無限可能。比如,未來的汽車不僅僅是駕乘工具,它還是電視、影院、直播間、午餐廚房等等;此外,它還可以是行走的會議室、戶外的休息室等等;它的“數字孿生”是可供汽車設計公司、銷售公司、修理公司、評測結構、發燒友等使用的數字資產;它還可以分享駕駛權給網絡游戲中的某個會員。
更讓人驚喜的是,我們還能夠掙脫時間的枷鎖,發現更廣闊的世界。比如,日本有一家墓地提供這樣的服務,當你來到逝去的親人墓前祭奠時,拿出手機對準墓碑上的標記,你的手機上將會出現逝去親人的影像,音容笑貌如前,“他”還能用你倍感親切的語氣、聲音、習慣和你對話交流。這樣,你回到了“他”所在的“過去”,而“他”卻又來到了你所在的“未來”。在這個業務模式中,“他”化為新的長期存在的數字資產,持續產生價值,因為你愿意持續地為這個服務付費。更重要的是,文明、文化得以鞏固、傳承,其所創造的社會文化價值是無價的。
思路決定出路,維度決定高度。深刻認識從物理空間到數字空間是一次維度躍升,與之相應地進行升維思考,就能魚躍龍門、海闊天空。
過去,我國傳統產業乃至消費互聯網經濟模式中,流量為王、以量取勝被大多數人和大多數企業奉為圭臬。不可否認,這種觀念是與我國高速發展階段的需求和特點相適應的。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一下子打開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在這種從無到有的階段,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快速做大,搶占份額,是本能的選擇。然而隨之帶來的諸多弊端和隱患也逐漸顯現出來,低端化、同質化嚴重,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弱。
如今,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是從有到優的階段,要求從低端走向高端,從同質走向特質,從做大走向做強,提高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歸根到底就是要更新觀念,以價值為王。在產品和服務層面,就是要從追求銷量向追求品質轉變,從追求市場份額向追求品牌價值轉變;在企業經營層面,就是要從以企業為中心向以用戶為中心轉變,從注重短期效益向注重長期效益轉變;在企業戰略層面,就是要從追求做大向追求做強轉變,從追求做多向追求做精轉變。
在傳統的酒店產業,亞朵憑借著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創新的經營和戰略,成為近幾年來迅速崛起的新星。一是實施超級產品戰略,把從客人第一次入住到他再次入住的整個過程細分為 12 個節點,聚焦用戶的痛點、癢點、爽點,在用戶有預設的地方不要讓他失望,在用戶沒有預設的地方給他驚喜。二是創新經營模式,把“消費者”變成“投消者”,推出眾籌酒店模式,投資人可以出資參與新亞朵酒店的股權投資,獲得對應等級的酒店消費權益,并獲得經營分紅;這些踴躍的投資人大部分是亞朵的用戶和會員,既是亞朵的投資者,又是高忠誠、高黏性的消費者。三是打造場景電商,亞朵把酒店打造為用戶旅途中的“家”,在床品、用品等方面精挑細選甚至自己研發,并記錄用戶的喜好;同時,在亞朵酒店體驗到的東西,例如枕頭、床墊、洗發水等都是可以購買的。成立七年來,亞朵獲得了國內新中產階級群體的青睞,更是在疫情期間實現了逆市增長。
從流量為王向價值為王轉變,觀念的更新將極大地推動產品、服務、經營、戰略的全面更新和升級,當真正做到以價值為王時,流量自然而然也快速發展起來,形成量價齊升的良好局面。
傳統經濟模式中,投資是經濟發展的主動力,貨幣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很多時候比較粗放,大水漫灌,容易造成重復投資,產能過剩,庫存冗余。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數據既是新的核心生產資料,成為新的核心資產,還取代貨幣成為新的核心資本,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傮w上看,數據驅動力體現在量變和質變兩個層面。
在量變方面,《長尾理論》指出:只要產品的存儲和流通的渠道足夠大,需求不旺或銷量不佳的產品所共同占據的市場份額可以和那些少數熱銷產品所占據的市場份額相匹敵甚至更大,即眾多小市場匯聚起來可產生與主流市場相匹敵的能量。比如,淘寶、天貓面向無數的小商家、小商鋪提供了聚合的平臺,創造了中國電子商務的神話;美團瞄準千萬家小餐館,把外賣這件事做成了幾百億的大生意;如今砸錢做廣告已經落伍了,新的營銷渠道是抖音、快手、直播等等。這其中的邏輯總結成一句話就是“給錢不如給流量”,而流量就是數據的凝聚,流量代表的就是數據“新資本”產生量變的驅動力量。
在質變方面,當我們從消費互聯網的上半場進入到產業互聯網的下半場,發現僅僅有流量還不夠,更重要的是數據本身的價值凝聚和價值創造。數據價值與新興技術相結合,就能夠再造業務流程、企業結構,進而重構整個產業生態,實現價值的成倍遞增。比如,青島紅領是一家個性化定制服裝企業,采用 C2M 模式,用戶可以使用手機 App 進行個性化定制,這些個性化需求傳輸到后臺數據庫中,形成數字模型,由計算機完成打版,隨后分解成一道道獨立工序。生產過程中,每件定制產品都有專屬芯片,從工業云下載和讀取芯片上的訂單數據,進行定制生產。2015 年,在我國大部分服裝企業深陷泥潭的大環境下,青島紅領年均銷售收入、利潤增長均超過 150%。青島紅領能夠做到這一點的根本原因是其在內部建立起了一個數據自動流動的生產體系,實現了數據的自動采集、自動傳輸、自動處理、自動執行,把正確的數據在正確的時間發送給正確的人和機器,這就是數據“新資本”產生質變的驅動力量。
隨著數字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和重構不斷推進,海量數據對原有的市場形態和市場機制帶來重大變革,貨幣這一傳統意義上的資本對經濟的驅動作用將慢慢被數據這個“新資本”所替代。
傳統經濟時代,技術迭代周期比較長,信息量較少也不夠透明,人們的需求變化也沒那么快,抓住一個方向,打造一個爆款,就能脫穎而出并在較長時間內占據領先位置。然而在數字經濟世界,技術更新令人眼花繚亂,信息爆炸且傳播極快,人們的要求越來越高、個性化越來越強、喜好變化越來越快,在這種形勢下,變化才是唯一不變的真理,因循守舊、故步自封、孤芳自賞只能是死路一條。平臺經濟應運而生,平臺只是手段,生態才是目的。大公司建平臺,小公司靠平臺,大家一起聚合成生態鏈、生態圈、生態體,共同面對一日千里的形勢、共同滿足千變萬化的需求。
作為平臺的建立者,大公司既要肩負起平臺建設、維護、治理的責任,也要堅持平臺的公平公正、開放包容、鼓勵創新。對于小公司而言,既是平臺的使用者,也應是平臺的建設者,不斷用自己的微創新為平臺注入新能量,而不能成為平臺的寄生蟲。比如,阿里、騰訊、華為、小米、京東、美團等公司以自身的資源優勢、技術優勢建起了各自的平臺系統,成千上萬家小公司小企業聚集在這些平臺上生長、發展、更替,形成了巨大的生態體系,成為了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骨干力量。
生態也是嵌套的,有大生態、中生態,也有小生態、微生態。生態是立體、多維、跨行業的,追求資源互補、鏈條完整、要素全面。相關各方根據自身的資源稟賦,定準自身位置,發揮自身優勢,聚合關聯力量,形成共建共享的生態鏈、生態圈、生態體。比如,國家發改委和中央網信辦聯合倡議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數賦智”服務,搭建“中央部委一地方政府一平臺企業一行業龍頭企業一行業協會一服務機構一中小微企業”的聯合推進機制,構建“生產服務+商業模式+金融服務”跨界融合的數字化生態,提供轉型咨詢、解決方案、項目路演、人才培訓、技術輸出、成果轉化、協同創新等全鏈條服務,激發企業數字化轉型內生動力,賦能傳統企業轉型發展。
數字經濟與生俱來的快速迭代、變化多端、跨界融合等特性,對身處其中的經濟體的創新能力、響應能力、協同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意味著和諧的生態體才能更好地生存和發展。
傳統經濟模式中,企業為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企業是生產者、供應商,客戶使用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客戶是消費者。而在數字經濟中,用戶和企業的身份和關系變得模糊,用戶和企業都可以是“產消者”。比如,用戶為企業提供創意產品和服務,用戶可以授權企業使用個人數據;企業利用這些創意產品、服務和數據生產出新的產品,創造出新的服務,又反向提供給用戶。不僅如此,企業在提供給用戶產品和服務之后,通過數字技術和數據分析,深入了解和挖掘用戶的延伸需求、隱性需求,進而為用戶提供更多的新產品和新服務,由此成為用戶的運營商。
以房地產企業為例。傳統模式中,房地產商的基本定位是提供房屋這個產品,房子一旦賣出交到住戶手里,只要房子質量和購房交易不存在問題,房地產商就基本終止了與住戶的聯系。而在數字經濟形態下,房地產商可以轉化角色,成為住戶的生活和生產運營商。通過將房子這個物理空間數字化、智能化,房地產商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發掘住戶的需求,并為之提供更多的產品和服務;反過來,住戶也可以把自己的裝修方案、創意美食、生活直播等等通過房地產商搭建起的平臺推銷出去。進一步推而廣之,房地產商可以基于其所建的一棟棟數字化建筑、一間間數字化房子,構建起更為廣大的數字化運營平臺,成為社區乃至城市運營商。
從供應商向運營商的角色轉化,不是簡單的換位思考,而是經營模式的重大變革,體現的是企業和用戶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為數字世界的經濟共同體。
需要強調的是,產業轉型不是脫實向虛,而是以實為基、以虛強實、虛實結合。因此,前面所講的五個方面,后者不是否定前者、替代前者,而是以前者為基礎、對前者進行擴充和升華,兩者相輔相成。
從傳統經濟向數字經濟的轉型,是一次劃時代的深刻變革,也是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抓手,需要解放思想、開放心胸,需要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建立數字化思維,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新興產業創新發展,任重道遠,時不我待。
訂購須知
各位讀者如有購買《產業轉型研究》??诙谛枰?,可聯系以下老師:
朱栩葶老師:
郵箱地址:zhuxt6@sem.tsinghua.edu.cn
聶方威老師(數據雜志):
聯系電話:138 1160 1022 / 010-84277808
內容來源|《產業轉型研究》???2020 年第 1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