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產業轉型研究》??瘎摽镌诎l行后收獲了強烈反響,得到了產業界的一致好評。??诙诳镆呀浽诔掷m刊印中,本期刊物更是邀請了數位研究數字時代產業轉型理論和實踐的專家學者及企業者們,各抒己見,探索全球經濟數字化轉型的基礎理論,及大量的企業數字化轉型實踐先進案例,展現最活躍的數字生產力在不同商業環境下的創新應用,在 2021 年這一“十四五”開局之年,更好地為中國經濟的數字化轉型服務。
本公眾號會對《產業轉型研究》??诙谥兴珍浳恼逻M行持續報道,以下為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產業學者中國能源研究會高級研究員、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戰略專家、中國礦業大學兼職教授??撕榘l表于《產業轉型研究》???2020 年第 11 期的文章,特此分享,以饗讀者。
論煤炭企業產業轉型發展的四個著力點
文/牛克洪
中國能源研究會高級研究員、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戰略專家
中國礦業大學兼職教授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大型煤炭企業建立起了若干個產業,形成多元產業結構格局新時代如何推進煤炭企業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和轉型高質量發展筆者從思維創新、戰略創新、產業轉型和產品升級四個方面加以分析研究。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大型煤炭企業建立起了若干個產業,形成多元產業結構格局新時代如何推進煤炭企業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和轉型高質量發展筆者從思維創新、戰略創新、產業轉型和產品升級四個方面加以分析研究。
黨的十九大明確要求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能源革命,著力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每個企業都應充分認識新時代,熱情擁抱新時代,牢固樹立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五大”新思維。
煤炭企業直面企業自身發展的現實問題,要聯系實際,創造性理解和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牢固確立企業高質量發展新理念。面對新時代的發展新環境、新挑戰、新機遇和新要求,煤炭企業推進產業轉型應運用新時代“五大發展理念”和互聯網思維、大數據思維,確立支撐煤炭企業產業轉型發展新理念。
企業現在所處內外部環境及要素條件己經發生了新的變化,老路走不通了,老經驗不靈了。新時代第一個需要創新驅動發展的思維,把創新作為引領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快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業態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因為,只有創新,企業才能與時俱進跟上新時代發展的步伐。
要“以用戶為中心”去考慮問題,煤炭企業應牢牢樹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發展理念,并在研制和實施企業未來發展戰略規劃過程中,把研究市場、開拓市場和經營市場擺到首要位置,做到以市場為中心,精準市場定位,一切圍繞市場轉,全力服務市場。同時,要超前預判和把握煤炭市場供需變化的周期性和規律性,及早做好應對準備工作。
樹立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是新的時代條件下創新發展的內在必然要求。問題就是事物的矛盾,實踐發展永無止境,矛盾運動永無止境,舊的問題解決了,又會產生新的問題。只有樹立強烈的問題意識,才能實事求是地對待問題,才能找到引領企業前進的路標。要以查找制約企業發展問題和短板為切入點和總抓手,通過發現問題和破解問題、發現短板和彌補短板,來促進煤炭企業轉型升級與發展。
企業作為經濟實體,必須始終牢記和執著追求價值創造,包括不斷創造企業經濟效益、創造用戶價值、股東價值、社會價值和員工價值等。同時,把價值作為評判“問題”的尺度,即凡是沒有價值的事和活動就是問題,解決問題與否的衡量標準也是價值。所以,價值創造是煤炭企業的主體使命。
樹立極致產品的新思維就是:把產品、服務和用戶體驗做到極致,超越用戶預期。極致產品至上,只有第一,沒有第二,把復雜做到簡單,把簡單做到極致,打造讓用戶尖叫的產品。用極限思維打造極致的產品有三條:一是“需求要抓得準”(痛點、癢點或興奮點);二是“自己要逼得狠”(做到自己能力的極限);三是“管理要盯得緊”(對產品質量緊抓不放)。
企業發展最大、最根本、最持久的動力是員工,只有員工的奮斗才能創造企業的價值,才能贏得企業的未來。華為在《基本法》中很清晰、明確地規定:“員工在企業中應該先于和優于股東進行價值分配?!比瞬攀瞧髽I最大的競爭資源,堅持以奮斗者為本,才是真正抓住了企業不忘初心和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理念。
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時代有一個明顯特征就是:開放、共享和多主體共贏,其中有兩條最主要的互利共贏關聯線:第一條關聯線是企業與用戶,其標志是“人單合一”“,單”即用戶需求,讓企業中的每名員工都要與市場相聯系、與用戶相融合,讓員工在為用戶創造價值的同時也體現出自身的價值;第二條關聯線是企業與員工,其標志是“利益共同體”,互聯網時代,企業不是如何管控員工,而是為每名員工創造施展其才華的平臺沃土,讓每個人盡情發揮能量,創造價值,實現自己的“夢想”。而這兩條關聯線之間則又是相互交織、相互融合、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的。這種合作互利共贏特征也是推進企業組織變革的強大動因,堅持企業管理層級盡量扁平化,縮短管理鏈條,壓縮管理層級,從而達到對外為用戶建立對接溝通服務的新平臺,對內為員工搭建施展才華與釋放能量的大舞臺和創造寬松融合發展的生態環境。
在大數據、云計算時代,企業管理者要改變傳統因果關系“線式”分析思考問題的方法,運用相關性“網絡”分析方式來研判煤炭市場供需關系變化的走勢,從“網絡”中找“線式”,“網”與“線”結合,綜合分析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以及核能、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可燃冰等新興能源結構動態變化的信息(數據),研判各類能源此消彼長的近期及遠期變量走勢,并以此來判斷煤炭增長或下降的市場需求信息變化,準確及時制定應對市場變化的戰略及策略。
把握能源供給側結構性革命的新趨勢,堅持煤炭生產與消費利用清潔化、低碳化和綠色化,這是新時代國家與社會強力推行節能減排、低碳經濟和綠色發展的新要求,也就是煤炭企業自身的社會責任擔當和實現高端發展和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鑒于煤炭行業是高危行業和多年在較低管理及技術狀態下形成的“干煤礦必死人”舊意識,認知在當今高科技水平和科學管理條件下煤礦安全是可預、可控和可防的,牢固樹立本質安全型煤礦和風險可控的安全生產新思維。
根據黨和國家新時代的戰略要求及可預見的發展趨勢、外部環境變局,煤炭企業尤其是大型煤炭企業“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要進行戰略創新,突出“安全、綜合、集約、高效、綠色、智慧、可持續”要素內容。
堅持生命至上原則,通過現代技術裝備改造升級和本質型管理方法實踐應用,筑牢風險防控大堤,實現企業員工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
所謂綜合
堅持傳統能源與新興能源并重發展原則,通過煤炭清潔化改造升級和選擇開發適宜性新能源,實現新舊能源產業包容式綜合發展。
所謂集約
堅持價值創造和內涵式集約發展原則,通過問題導向式的精準化決策、精細化管理、精益化運營,實現要素資源優化配置、關鍵流程優化再造和質量效益型的良性發展。
所謂高效
堅持降本增效和“高端產品、高效生產和定制化服務”原則,通過生產布局調整、技術工藝變革、勞動組織優化、減人提效變革和多上智能化裝備少增人等措施,實現企業生產高效率與經營高效益發展。
所謂綠色
堅持煤炭清潔化供給和綠色發展原則,通過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措施,推動煤炭生產環節、洗選加工環節到煤炭消費環節的變革,實現煤炭清潔化和低碳化。同時盡最大努力減少開采過程中地質結構破壞及擾動,實施科學充填開采和塌陷地治理開發,實現綠色發展。
所謂智慧
堅持“兩化深度融合”原則,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等技術手段,構建以數字技術為支撐,“實時感知、瞬時響應、智能決策”的智慧生產及智慧運營體系,實現企業井下開拓、采掘、運通、洗選、生產管理、經營運作、安全保障、生態保護等全過程和人、財、物、信息全要素智慧化高效運轉。
所謂可持續
堅持“叢林生存”法則和與時俱進原則,通過尋求新資源、開發新產業、拓寬新市場、挖掘新價值和適應新生態環境,培植煤炭企業延長生命周期的沃土,實現煤炭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優化調整產業結構的基本方法如何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呢?應從思路上明確以下兩點:
一是確定標準,按四類劃分。企業進行產業結構優化調整首先應明確本企業現實和未來的主次產業定位,一般來講應劃定“做大做強發展類產業”“維持發展類產業”“轉讓或退出類產業”和“未來擬進入新產業”四個類型板塊。
何為“做大做強發展類產業”?簡單講這類產業就是本企業的主體產業定位;
何為“維持發展類產業”?具體講這類產業就是本企業已存在并有一定經濟基礎和發展前景但不被列入主業的產業定位;
何為“轉讓或退出類產業”?具體講這類產業屬本企業需要剝離轉讓、移交或“僵尸”處置類的產業定位;
何為“未來擬進入新產業”?具體講這類產業屬本企業未來發展的、有待調研比較進行戰略選擇的新興主業定位。
每個大型企業都應對自身現有產業及未來擬進入產業進行全面分析診斷和合理定位,并按照能管控好、能支持好和能協調好的“三能”要求,清晰分類界定這四個類型產業板塊的具體項目范圍。
二是明確著力點,分類施策。企業要依據以上“做大做強發展類產業”“維持發展類產業”“轉讓或退出類產業”和“未來擬進入新產業”四個類型產業板塊性能劃分,實施不同的發展方略。
對列為“做大做強發展類產業”的實體項目,要配置投入人、財、物和工作精力等企業的主要要素資源,大力支持其經營與發展。
對列為“維持發展類產業”的實體項目,要給予配置投入適量要素資源,主要是給予自主經營權力和改革發展政策的支持,讓其在市場中自主經營、自負盈余和自我發展。
對列為“轉讓或退出類產業”的實體項目和單位,要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加大改革力度,區別進行轉讓、移交和處置。
對列為“未來擬進入新產業”的新興產業,要根據研判國內外產業升級發展的大趨勢和遵循國家未來新興產業發展的政策導向,并考慮本企業的發展愿望和基本條件等相關因素,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擇機開發進入新興產業項目。
每個大型企業都應對自身現有產業及未來擬進入產業進行全面分析診斷和合理定位,并按照能管控好、能支持好和能協調好的“三能”要求,清晰分類界定這四個類型產業板塊的具體項目范圍。
煤炭企業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路徑
從現時企業生存和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出發依靠控制力、支持力和調配力
尋求打造新的發展產業、業態和平臺具體有三種轉型升級發展路徑
一是繼續把煤炭主業做精做強做大。其途徑有以下兩條:第一通過轉變生產經營方式實現產業升級。煤炭產業發展方向是:圍繞國家“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部署要求,做優做強煤炭產業,提升增量拓效水平。煤礦要加快“智能礦山”建設,實現生產作業的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減少現場作業人員,提高生產效率;要優化原煤生產工藝,優化洗選工藝,優化商品煤品種結構,提高高附加值、適銷對路的產品,向市場供應更高品質的低硫、低磷、低灰、清潔煤炭產品,創造更大價值。根據各煤炭企業的不同情況,分別采取三項舉措:一則低質低效礦井有序退出。搶抓煤炭產能置換和減量重組的政策機遇,主動引導安全保障低、經濟效益差、資源枯竭的礦井有序退出,為大型現代化礦井建設騰出發展空間。二則積極推進產能置換。制定產能置換方案,辦理核準手續,盤活存量資產,發展先進產能。三則優質生產礦井持續做精。對資源儲量多、地質條件好、服務年限長的優質生產礦井,以安全生產標準化礦井建設為載體,加快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持續優化生產系統,提升效率效益。第二通過轉變煤炭用途實現產業升級。著眼擴大煤炭需求,一方面培育和擴展國內外市場需求,通過創新營銷模式開拓新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調整與轉變煤炭用途,實現由燃料為主向燃料與原料并重方面轉變。
二是沿著煤炭主業延伸關聯產業。沿著煤炭縱向產業鏈轉向加工,如發電、制油、制氣、制化工、制材料等。按照深化、細化、轉化、凈化和升級“四化一升”的總體要求,深化——煤炭調配、洗選深加工;細化——根據用戶要求細分產品;轉化——向氣、向電、向油、向化工等轉化;凈化——循環經濟方式,實現高碳產業低碳發展;升級——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適應度,滿足用戶需要。
三是綜合開發存量資源潛在價值。充分開發利用企業現有資源(土地、廠房、市場、人才、技術、品牌、區域條件等)綜合規劃開發,實現存量變增量,無值(低值、負值)變增值,黑色變多色等。
產品是實體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主要載體,也是企業最終實現創收和獲得盈利的重要源泉,沒有適合消費者需要產品的企業將是致命的。所以,每個煤炭企業都必須充分認識新時代轉型高質量發展中產品所占據的特殊重要作用。
產品是企業盈利的主要工具和載體,得不到用戶認可和接受的產品,企業是不可能獲取收益的,所以,產品要適應客戶最大值的目標要求。
產品的最佳質量標準是什么?國標、部標這些標準只能表示產品的一般衡量標尺,用戶的質量需求才是產品真正要達到的質量標準,這是企業必須追求的最高產品質量標準。
這個市場競爭力最主要體現在產品特色上,煤炭企業今后要圍繞市場需要打造清潔化產品、定制化產品、差異化產品和高價值化產品。
一是產品清潔化,即煤炭產品清潔化、低碳化是新時代國家與社會的新要求、未來發展的新趨向,產品的清潔化、低碳化也就是產品的高端化和高價值化。在生產環節、洗選環節、轉化環節和消費環節加大技術創新,實現產品的清潔化和綠色化。
二是產品定制化,即采取“人單合一”經營模式,著眼于用戶需求,結合煤炭產品不同品質實行產品定制化生產,著力打造適銷產品價值增值線,深入挖掘客戶潛在需求,超前把握客戶需求,圍繞產品生產、銷售、服務價值線,從推銷、營銷向“引消”轉變,為客戶提供定制化服務和綜合解決方案。
三是產品差異化,包含兩個基本內容,一方面與競爭對手所提供產品對比上的差異化產品;另一方面對不同客戶個性需求所提供的差異化產品。要做到產品差異化、生產標準化和對口合作服務。從而使企業產品在市場激烈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保持穩固的市場客戶群。
四是產品高值化,即產品高值化的主要路徑是對原煤進行工藝加工,增加其使用價值、提高附加價值。煤炭增值性深加工包括煤氣化、煤液化(煤制汽油、柴油等)、煤變電和煉焦及煉焦化學產品回收與加工等。煤炭經過深加工,大大提高煤炭及附屬產品的價值,提高煤炭的綜合利用率和價值回報。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對能源需求量的增加以及高品質能源儲量減少,我國儲量巨大的低品質煤炭資源有效開發利用也將提到重要日程。受限于低品質煤的自然缺陷和低售價,低品質煤炭開發工作一直比較緩慢,但近十年經過有關科研單位關鍵技術研發攻關和煤炭企業的實踐探索,現在低品質煤資源開發利用及改性提質的關鍵技術已獲得新突破,比如低品質煤樣微波和水熱的脫水改性提質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低品質煤缺陷和提高其價值;再如煤炭分級分質多聯產系統,可利用不同煤炭中的能源價值及資源價值為電力、化工和建材等實現分質利用、污染物減排。
訂購須知:
各位讀者如有購買《產業轉型研究》專刊第二期需要,可聯系以下老師:
朱栩葶老師:
郵箱地址:zhuxt6@sem.tsinghua.edu.cn
聶方威老師(數據雜志):
聯系電話:138 1160 1022 / 010-84277808
內容來源|《產業轉型研究》專刊 2020 年第 11 期